2014.11.07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①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②,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③百裏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④,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複;俟⑤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穀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⑥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媵人⑦持湯沃灌,以衾⑧擁覆,久而乃和。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節錄)
註解
1. 弗:不
2. 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歲時,舉行束髮戴冠儀式,表示已成年
3. 嘗趨:曾經奔赴
4. 援疑質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
5. 俟:等待
6. 皸:皮膚因寒冷乾燥而開裂
7. 媵人:陪嫁的女子
8. 衾:被子
問題
1. 試解釋以下畫上橫綫的字詞:(4分)
a. 余幼時即嗜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又患無碩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愛好 b. 學問淵博
2. 試語譯以下句子:(4分)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裏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經成年之後,更加仰慕聖賢的學說,又苦於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經書向同鄉前輩求教。
3. 你認為「先達」對弟子「未嘗稍降辭色」的態度可取嗎?
態度可取
‧ 只有嚴師才能a.______(2分),「未嘗稍降辭色」是一種更b. ________(2分)。
‧ 同時,尊重c. _______(2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態度不可取
‧ 師生關係應該是d. ________(2分)的,老師應該放下e. _____(3分)。
‧ 與學生f. _________________(2分)、g. ___________(2分),其同成長,才有利學習和成長。
a. 出高徒 b. 負責的尊重 c. 師長 d. 民主平等 e. 高高在上的架子 f. 平等交流 g. 相互信任
4. 「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複;俟其欣悅,則又請焉。」這句話有何表達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句話運用了反襯的修辭手法,寫老師的嚴厲是為了突出作者求師的誠懇,生動地表現了他的虔誠和恭敬的態度,突出了他求師的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