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口老齡化 樂齡科技有辦法
2023.03.20

焦點議題

長生不老不是夢!全球首家延衰老診所今年初在新加坡開張,專門治療和研究如何減慢人類的衰老過程。人口老化的不只是新加坡,也是許多國家與地區共同面對的大難題。世界衞生組織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中有22%超過60歲。

隨着互聯網技術、機械人技術、大數據分析及雲端運算等科技的發展,樂齡科技通過科技與安老復康服務結合,大大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和自理能力,長遠更可減輕公共衞生開支。樂齡科技在全球發展得如火如荼,香港卻尚在起步階段。如何利用樂齡科技,將是應對人口老化的關鍵。





人口老化是全球共同面臨的主要挑戰,聯合國人口分析預計在未來30年內,65歲及以上的人數將翻倍,2050年將達至16億。到了2050年,香港會成為全球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有40.6%的人口為65歲或以上。毫無疑問,現時已不勝負荷的醫療體系將會百上加斤,亦為各類社會福利帶來嚴峻挑戰。

新聞資訊摘錄

居家安老應付龐大需求

數月前特首李家超在他的競選政綱提及如何重建「關愛共融社會」,優化安老需求。政策主要是照顧長者身心健康,需要增加醫護人手、擴展醫療系統、興建更多長者院舍、增加生活津貼、提升社會支援服務及數碼科技。這些措施需要動用龐大的社會資源。

現時公共開支由逾10%本地生產總值(GDP)上升到今年26%的GDP。現今香港面對人口老化問題,估計2050年香港65歲以上的人口佔總人口的40%,這問題會加重經濟、福利、醫護人手和長者院舍土地供應的壓力。實在需要有一個新的策略減壓。擴大居家安老是一個穩健可行的辦法。

資料來源:摘自2023年2月14日《星島日報》「精英壇」

醫療科技預防長者病患

提到本港正面對人口老化問題,陳家亮指,醫學界要令社會「老得來也很健康」,目前問題是不少人因害怕做檢查,未能及早發現疾病。「我相信未來10年內,醫學界見到的疾病將會跟現在完全不同」,他強調應對疾病的最有效方法是「預防勝於治療」,首要教育公眾定期接受疾病檢查。他以大腸癌為例,現時檢查以內窺鏡進行,難免令人卻步,相信可通過科研改進篩查方法,讓大眾不再諱疾忌醫。

資料來源:摘自2023年2月28日《星島日報》F01

重點認知1

何謂樂齡科技?

「樂齡」一詞源自新加坡對年長者的尊稱,用以形容長者快樂而忘齡。「樂齡科技」則是針對人口老化而出現的科技產品,當中結合機械人技術、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幫助長者解決在起居自主、健康檢測、家居安全、復康保健及社交溝通等各種生活問題,從而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和自理能力,同時減低照顧者的負擔和壓力。常見的樂齡科技包括平安鐘、長者智能手機、機械牀和電動輪椅等。

面對老化人口大趨勢,先進發達地區早已發展「樂齡科技」以減輕社會負擔,在德國、丹麥、日本等地發展已超過10年以上。不過,樂齡科技在香港卻尚在起步階段,普及仍然困難重重。



重點認知2

促進健康 延遲衰老


隨着年齡增長,人們的身體機能及認知功能無可避免地退化,患上柏金遜症、認知障礙症以及中風的機會亦大大增加。以香港為例,65歲或以上人士中,78.1%患有慢性疾病。而樂齡科技在治療、服藥、復康、監察方面都為長者提供協助,利用創新機械和高科技的設備完成各項治療。樂齡科技相當多樣化,可以是便攜、穿戴式或植入式的追蹤定位裝置,通過生物識別技術分析健康數據,從而找出潛在健康風險,有助預防疾病及提早介入,也減低長者外出受感染的風險。

另外延衰老方面,由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組織健康長壽中心設立的延衰老診所,計畫通過改善環境、生活習性,以及探討嶄新和現有藥物與補充劑來延長健康壽命。一直以來有不少科技公司埋頭研發抗衰老藥物或療法,希望延緩衰老這自然定律。



重點認知3

智能創新 居家安老


身體機能有限的長者如無法自理或在家獨立生活,可能需要入住安老院。香港長者入住院舍的比率仍然高於鄰近國家,2014年為5.7%。香港的安老院已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隨着當前人口迅速老化和勞動力下降,對醫護需求有增無減,公共醫療服務已捉襟見肘。

善用樂齡科技正是扭轉這嚴峻情況的關鍵,為長者創造舒適生活,鼓勵長者在自己的家中、熟悉的社區及環境中安享晚年,實現「居家安老」的理念。樂齡科技不但促進長者獨立,還能增加他們的社會參與度,讓他們獲得關懷和尊嚴。由簡單設計的扶手到精密製造的機械人,高科技輔助工具可以減緩功能健康退化。這樣不但能惠及長者和減輕院舍護理人員的壓力,長遠更減低政府在公共衞生及長者福利上的開支。



重點認知4

數碼共融 接觸科技


長者們大多對科技產品持保守態度,不太願意試用創新科技,掌握方面也有困難。政府多年來積極推動數碼共融,協助長者認識及使用數碼科技產品和服務,例如舉辦不同活動讓長者體驗數碼生活,通過設立流動外展服務站,協助長者使用智能手機、常用流動應用程式等,鼓勵長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數碼科技。

數碼科技能讓長者更便捷地處理日常生活的瑣碎事情,例如查看銀行賬單、繳交手機通話費和水電煤氣費等,也可讓長者利用社交平台保持與親友的聯繫,擴大朋友圈而增進交流,從而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及自我形象,保持身心健康。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推算,香港人口老化的速度未來將會加快。舉例來說,就業年齡人口(即15至64歲人士)所佔比例在過去20年一直徘徊於70%左右。不過,隨着嬰兒潮出生的人士將屆退休年齡,這個比例預期會下跌至2028年約62%及2038年約58%。同時,65歲及以上人士所佔比例已由1998年約11%上升至2018年約18%,預期會在2028年和2038年再顯著上升至分別約26%和32%。由於人口老化,勞動力料會萎縮。這些趨勢若未能妥善應對,或會窒礙本港的經濟增長潛力,在近年人力供求偏緊的情況下尤其如是。

資料來源:香港經濟近況《人口老化對整體勞動人口參與率的影響》

1.據聯合國2022年公布的最新數據,香港人平均壽命世界中排名是?(2分)
A.1  B.2  C.3  D.4

2.參考資料一,樂齡科技在香港發展有甚麼困難呢?(6分)

3.參考資料二及個人所知,試描述人口老化對社會的影響。(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A

2.資料一中的漏斗總結樂齡科技現時所面臨的問題,左方是香港現時的情況,而右方代表一個理想的生態系統。問題包括以下三方面:
‧投入太少:樂齡科技現時在香港的地位亦只是長者醫療行業的一個附加產品,而非改善這個行業的核心基礎;
‧生態系統困難:樂齡科技行業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這導致樂齡初創公司難以獲得政府資金,這些資金可能轉移至更成熟和更具競爭力的行業;
‧合作不足:樂齡科技生態的各持份者(大學、研究機構、非政府組織、政府等)之間缺乏合作,目前很多科技產品只能閒置,阻礙科技產品的發展。

3.
‧經濟方面:隨着人口老化,就業人口比率下降,香港將會減少勞動人口,撫養比率上升,長遠影響市場競爭力;
‧福利開支:老人人口增長,福利金開支及社會保障的支援也會增加,加劇長期護理服務的各方面負擔;
‧醫療體系:處理長者慢性疾病的醫療需求和費用開支急劇增加,對醫護人員的需求提升,大大增加了社會的醫療負擔。

學習工具


樂齡科技 議題本質

人口老化是全球趨勢,關顧及護理長者的問題備受關注。主要挑戰是確保地區經濟能夠支持愈來愈多的老人需求。樂齡科技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機械人技術、大數據分析及雲端運算等科技,幫助長者解決生活問題。

關鍵詞

‧樂齡科技 Gerontechnology
‧人口老化 Population ageing
‧居家安老 Aging in place
‧活躍老化 Active aging
‧健康老化 Health aging
‧高齡社會 Aged society
‧公共醫療開支 Public health expenditure
‧抗衰老 Anti-aging

參考資料

團結香港基金:樂齡科技概況報告
https://www.ourhkfoundation.org.hk/sites/default/files/media/pdf/healthtech_ch_cover_ss.pdf

載自2023年3月20日《S-file公民科/通識大全》

文:時光 圖:星島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