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 開源節流 派糖減甜
2023.03.06

焦點議題

香港經歷三年疫情艱辛的日子,經濟復甦還處於初始階段,要照顧民生,紓緩基層生活壓力,要錢;要讓各行各業發展,要錢;培育下一代,開創新產業,也是錢。政府在公共財政方面如何安排才能滿足社會各界的需求?《財政預算案》正正就是報告政府打算怎樣增加收入、開源節流,讓社會資源得到適當分配的計畫。





財政司司長可以怎麼滿足香港社會的需要?拿着《財政預算案》的資料在手,首先,大家要清楚特區政府的錢是從何而來;然後問一個問題:這些錢可以增加嗎?最後,要用的錢可以用少一點嗎?

新聞資訊摘錄

派糖:$5,000消費券 電費補貼延至10月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2日)發表今屆政府首份預算案。他指現時香港經濟正值復甦初段,市民和不少企業仍然承受相當壓力,會在力能所及之處照顧有需要的市民。為減輕市民的經濟壓力,除發放5,000元電子消費券外,推出多項一次性紓困措施,包括向領取綜援、長者生活津貼等人士發放多半個月糧;寬免百分之百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6,000元,比去年上限的1萬元「縮水」;「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畫」則延長6個月,至今年10月底。

政府消息人士指,綜援出「半糧」並非第一次,政府考慮各方因素後決定,將在立法會通過《財政預算案》後一個月後派發。至於向每個合資格電力住宅用戶戶口,提供一次過1,000元電費補貼,並將每月50元的電費紓緩金計畫延長至2025年底,開支分別涉29億元及35億元,約290萬個住宅用戶可受惠。

(資料來源:摘自2023年2月22日《星島網》)

為「減甜」解畫 陳茂波:明年赤字逾500億

今年預算案「減甜」,大部分「派糖」措施縮水。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午(22日)出席記者會時,先主動「解畫」稱,以往每年都有退稅、退差餉等措施,由於財政考慮故幅度有所收窄、減少,希望市民諒解,又稱明年赤字達到500多億元,若扣除發債650億元數字會更高,認為當前要量力而為,故削減了不同方面的支援措施。

陳憶述自己於2017年1月接任司長時,首兩年經濟環境相當好,政府財政達到過千億元盈餘,是香港歷史最高,當時是希望和社會分享財富,才決定派多一點出去,惟這兩年經濟環境困難,為了盡可能減輕市民的壓力,就算收取稅項都是逐點來,不希望一時間即時給市民太大的壓力,故可以看到退稅額由2萬元,減到1萬元,再到現時6,000元,是現在經濟及財力狀況力能所及的數目。

(資料來源:摘自2023年2月22日《星島網》)

重點認知1

香港的收入


每年度公布的《財政預算案》都會列出政府的收入及開支,關於收入方面,政府主要是從各種稅項收費獲得收入,同學看看以下圖表,能清楚政府五大主要收入來源嗎?

收入方面,貢獻最多的是利得稅,其次是「其他收入」,然後是地價收入、印花稅和薪俸稅,接着就是投資收入。

你明白這些名字背後的意思嗎?這些排序告訴大家,商業活動對香港十分重要,它給政府帶來最多的收入;房地產亦然,政府賣地、人們買賣樓宇,政府就有錢收;當然市民努力工作交薪俸稅也很重要;不過勿忘掉小數怕長計和積少成多的道理,因為「其他收入」包括來自汽車首次登記稅、飛機乘客離境稅、罰款、專利稅、煙酒稅等等,也帶來可觀的收入。



重點認知2

節流與開源

政府收入不少,但開支也大,尤其是在疫情肆虐的這幾年,各行各業都受到打擊,令收入減少,出現赤字。在2022/23年度,預計赤字為1,398億元,相對財政儲備在2023年3月底預計為8,173億元,千多億的赤字也是不少的數目,不過幸好香港已開始復常,2023/24年度赤字會見好轉,預計為544億元。

雖然情況有望好轉,但在赤字預算下,始終要審慎理財,盡量節流開源。今次《財政預算案》依然有稅務寬減、減差餉、電費補貼等民生層面紓緩大眾經濟壓力的做法,但只要細心留意,財爺其實是在當中「節流」了。舉例,寬減2022/23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6,000元,政府收入將減少85億元;相對2021/22課稅年寬減上限一萬元,政府收入減少131億元,政府此舉實際可比上個年度多收46億元。

開源方面,今次預算案最觸目的就是政府決定自2023/24年度起向香港賽馬會徵收每年24億元的「額外足球博彩稅」,為期5年。這項決定,借用新民黨主席兼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的說法是很「聰明」,因為近年馬會博彩業收入不斷增加,而且這個不是長期恒常做法,當作是在這時期「幫忙下政府」。



重點認知3

「派糖」「少甜」


早年香港經濟良好,政府庫房「水浸」時,每次《財政預算案》都有皆大歡喜的「派糖」措拖,由2011年時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向市民派發6,000元現金,到近年派發電子消費券;由綜援出三糧或雙糧,到公屋減租;市民年年對這些「糖」都滿有期待,即使經濟轉差,也難以一時三刻完全撤走。

於是,在赤字的預算下,雖然沒有「走甜」,但所派的「糖」卻是「少甜」,今年的電子消費券5,000元,相對去年度的1萬元少了一半。

有市民認為政府仍有可觀的財政儲備,亦有外匯儲備,千多億的赤字是小意思,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就回應:今年的「派糖」措施是「粒糖無咁甜」,希望市民諒解,目前提出的措施已經是政府力所能及,政府不能「打腫臉皮充闊佬」,不能輕易動用外匯基金,否則動搖金融及貨幣穩定,對社會造成很大傷害。

同學們,你明白財爺的解釋嗎?他的做法,也是體現了《基本法》對香港公共財政所訂下的大原則。



補充資料

香港的公共財政


《財政預算案》是特區政府如何管理香港公共財政的措施和政策,即是政府的財政收入和支出。不要以為財爺可以隨意處理,因為《基本法》為政府管理公共財政訂了以下原則:

‧香港特別行政區保持財政獨立,財政收入全部用於自身需要,不上繳中央人民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參照原在香港實行的低稅政策,自行立法規定稅種、稅率、稅收寬免和其他稅務事項;
‧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
‧立法會行使批准稅收和公共開支的職權。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國際人力資源顧問機構ECA International,公布2022年度外派僱員宜居城市排行榜,指出香港的宜居排名按年大跌15位,排全球第92位。ECA調查指出,香港在外派僱員宜居城市排名第92位,已是連續兩年下滑,於2021年排第77位,而2020年排名第58位。香港對上一次進佔全球十大,要數到2012年。



資料B



1.國際機構就企業外派僱員宜居城市的評估,會考慮以下哪些因素?
(1)氣侯、自然現象、空氣質素 (2)醫療服務、公用事業、基礎建設
(3)社交網絡、娛樂設施、隔離措施 (4)個人安全、政治環境、住房成本
A.(2)、(4) B.(1)、(2)、(4)
C.(2)、(3)、(4) D (1)、(2)、(3)、(4)

2.根據資料A,在企業外派僱員宜居城市的角度看,香港面對甚麼問題?會帶來甚麼的影響?

3.承上題。你認為資料B《財政預算案》提及宜居城市的措施,於應對以上的問題有多大幫助?

建議答題方向

1.
D

2.香港在全球宜居城市的排名曾經位列十大,但近年排名下滑,2022年已跌至第92位。由於這個排名反映城市的宜居程度,許多企業在外派僱員和業界精英「人才」時會用作參考,而香港的排名下滑,某程度上代表香港的吸引力下降,例如早前香港在防疫隔離措拖方面比較嚴謹,就直接影響到排名,海外人才都不選擇來港。

3.預算案中提及宜居城市方面的措施,主要是讓香港多用綠色能源(電)、減少都市固體廢物(廚餘)和控煙,增加基層和長者醫療方面資源的投入。這些措施在有效改善香港的空氣質素和環境方面,對海外人才方面較有吸引力。

學習工具

公共財政 議題本質


每年《財政預算案》的焦點都是財爺派糖多少,其實這只是政府在社會福利上的其中一項開支而已。不過派糖是一個讓大家認識香港公共財政的切入點,政府的福利措施都會以社會整體利益為重。而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可以自由把社會資源分配,以回應當前社會的需要。

關鍵詞

‧公共財政 Public Finance
‧赤字預算 Estimated deficit
‧地價收入 Land Premium
‧宜居城市 Livable city
‧消費券 Electronic consumption vouchers
‧博彩稅 Betting Duty

參考資料

2023/24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
https://www.budget.gov.hk/2023/chi/speech.html

載自2023年3月6日《S-file公民科/通識大全》

文:美美 圖:星島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