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1.12
葡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農作物之一,史學家認為,早在一萬年前歐洲黑海鄰近地區就已經有種植葡萄。時至今日,葡萄仍然受到高度重視,在剛過去的元旦日,西班牙人就遵從傳統,在午夜將十二顆葡萄吞下。原來這顆葡萄不僅象徵吉利,還「見證」了世界歷史。今期《S-file》為大家帶來三個與葡萄相關的歷史軼聞,從而了解世界歷史。
一、葡萄酒不離手的明治天皇
在古希臘時代,只有戰士和哲學家才能品嘗葡萄酒;到後來中世紀時,歐洲城鎮的水源受到污染,反而葡萄酒能保持潔淨,這使得它成為歐洲貴族的身分象徵。在1858年,日本推行明治維新,以明治天皇帶頭進行「全盤西化」的改革,這不僅僅在政治和軍事層面上西化,即使是生活模式也倣效西方,自小愛好品酒的明治天皇,亦由傳統的日本清酒,改而飲用葡萄酒。明治天皇對香檳(葡萄汽酒)以及紅酒愛不釋手,甚至與王公大臣的飲宴亦都大量飲用,即使晚年健康出問題,明治天皇仍只願減少飲用,卻絕不肯戒絕。
二、種葡萄的基督教西多會
在中世紀流傳的《聖經》當中,指耶穌在最後的晚餐時將葡萄酒稱為「我的血液」,因此葡萄酒在歐洲宗教人士當中,有着神聖的地位,種植葡萄就成為了神職人員其中一個重要的「工作」。在十二世紀初,一個名為西多會(Cistercians)的基督教會成員,在現今法國勃艮第一帶開始進行修行,他們以刻苦耐勞、戒絕欲望為原則,潛心種植葡萄,並通過辨別土質、天氣變化等等的形式研究不同品種葡萄的種植方法。後來他們種植的葡萄愈來愈有名,修士們亦都開始釀製葡萄酒,藉着推廣葡萄酒,同時將教義傳播。短短五、六十年間,西多會的修道院遍布全歐洲,成為中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教會之一。
三、兩次世界大戰的葡萄爭奪
香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種葡萄汽酒,出產於法國東部的香檳區(Champagne),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位於法國與德國交界的香檳區成為了主要的戰場,這場戰事持續四年之久,摧毀了香檳區近四成的莊園,加上男子都被派上戰場,採摘葡萄的工作交由留守的婦人與小孩,亦因為如此珍貴和稀有,1914年至1919年間出產的香檳酒變得價值連城。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短短一個月就佔領了法國,他們其中一個任務就是派出葡萄酒監工去掠奪法國的美酒,以供給元首希特拉與士兵享用。德軍的行為惹怒了香檳區的民眾,他們利用德軍運送美酒的路綫掌握到軍事部署,並且將情報交給開始反攻的盟軍,最終迎來了勝利,香檳區亦得以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