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世界人口達80億 資源不均 成全球挑戰

2022.12.19
27984 27984

焦點議題

十一月十五日,聯合國估計全球人口在這一天達到八十億!歸功於近代世界相對的和平,公共衞生、先進的醫療技術,以及營養的改善,全球人口快速增長,但究竟世界會因「人多好辦事」,還是「人多手腳亂」?說到底要看看這個「多」是如何出現,即是在時間上所呈現的趨勢怎樣,以及分布是否平均才能判斷。





人口是一個很大很廣闊的題材,有很多可作探討的範疇,看圖表了解世界人口增長趨勢以及分布是基本工夫,今次就讓大家試一試,從而分析箇中情況,了解將會帶來的影響和問題。

新聞資訊摘錄

菲女嬰成全球第80億人


聯合國宣布,全球人口在昨日突破八十億。當日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出生的一名女嬰,被菲國人口與發展委員會象徵性挑選為「世界上第八十億人」。聯合國警告,已因氣候變化面臨資源稀少窘境的地區,接下來將遭遇更多困難。

聯合國形容,總人口昨日突破八十億,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對於全球人口增長,有兩派看法:一派認為人口持續成長可能引發大饑荒,人口太多也會造成環境災難;另一派則剛好相反,全球首富馬斯克曾推文稱:「生育率降低導致人口崩潰,對於文明的風險大於全球暖化。」

資料來源:摘自2022年11月16日《星島日報》

聯合國:全球人口今日達到80億

聯合國宣布,世界人口在今日達到八十億,指出這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全球人口增長歸功於公共衞生、營養、個人衞生以及醫藥的改善,使人類壽命延長。另外,一些國家的高生育率也推動人口快速增長。

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這是人類思考對地球負起共同責任的時刻。聯合國指出,全球人口從七十億增長到八十億花了約十二年時間,而到二○三七年達到九十億將需要約十五年,表明全球人口的總體增長速度正在放緩。

但聯合國說,生育率高的國家往往是人均收入低的國家,全球人口增長愈來愈集中在最貧窮的國家。這些國家持續的人口快速增長,可能阻礙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而可持續發展目標仍然是世界邁向幸福和健康未來的重要途徑。

資料來源:摘自2022年11月15日 香港電台網站

重點認知1

世界人口增長趨勢


全球人口剛突破了八十億,還會再增長嗎?當然會,世界人口數目由很久很久以前開始向上,以後亦然,不過重點是在這個趨勢的緩急。

全球人口過去都是緩緩的增長。專家估計在古埃及文明走向終結時,地球上大約有二點三億的人口,直至一八○四年人口還不到十億,然後增長趨勢起了明顯變化。因為在百多年後,即一九二七年人口就突破了二十億,及至一九五○年增至二十五億人。請大家觀察圖表一:



這個明顯的變化,更可見於全球人口在一九五○年至二○二○年間,數字由二十五億人增長至七十多億,及至今年二○二○年的突破八十億。

雖然人口未來會繼續增加,不過專家預計增長速度將會放慢,全球人口由七十億增長至八十億用了十二年時間,但要由目前的八十億人增長至九十億人,就要多些時間,大約十五年左右,之後要再等二十年,人口才達至一百億。為甚麼呢?大家再看看圖表中的生育率,它由一九六○年代開始一直下降,生育率/出生率下滑,使人口增長速度放緩。

重點認知2

世界人口增長趨勢 增長分布不平均


過去,中國的人口數量和增長全球最多,不過聯合國指出,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人口最多的國家,最快於明年交換名次,並預測中國十四億人口將會開始下降,到本世紀末,中國人口可能降至只有八億。

那麼誰是增長的生力軍?不是中國不是印度,難度是西歐國家又再追上來?不是。雖然全球人口整體還會向上增長,但增長之中其實分布並不平均,同學留意一下圖表二的現象,會發現未來的人口增長中,有兩條綫(淺藍色和淺紫色)的趨勢增長相對急速。其他地方則保持低增長率甚至下跌。

淺藍色綫代表亞洲中部和南部地區的國家(Central and Southern Asia);淺紫色綫代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Sub-Saharan Africa)的國家,她們將會是未來人口增長的主力,也就是聯合國預計從現在到二○五○年,超過一半人口增長來自這些地區的八個國家,包括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及、埃塞俄比亞、印度、尼日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和坦桑尼亞。



重點認知3

生育率下降及分布不均影響


全球人口不斷增加,而人口較多的地方卻主要集中在八個地方,再者這些地方都是發展中的國家,甚至是社會和經濟有點落後的地方,不難叫人擔心。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表題為《80億人口,一個人類》的署名評論文章,警告如果不解決日益嚴重的不平等問題,那麼這個人口總數達到八十億的世界將充滿緊張和不信任、危機和衝突:「數十億人生活困苦,數億人正面臨飢餓甚至饑荒,為尋求機會以及從債務和苦難、戰爭和氣候災害中獲得解脫而遷移的人數達到新高。」

相信大家都能理解秘書長的擔心,人口多,但社會經濟發展不足以承載,衍生的問題多多,不要以為自己不是身在其中就與自己無關,且看歐美國家的難民或非法移民問題,或多或少因此而來,這些生活艱苦的人們為尋找安穩的生活鋌而走險逃離家園,但卻令其他國家十分頭痛。

另一方面,增長的不平均,也為一些地方帶來負面影響。美國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CIA)本年度的生育率預測報告顯示,全球二百二十七個國家地區中,生育率最低的包括(見下表):


「名列前茅」的都是大家十分熟悉的地方,以香港為例,大家身處其中,可會想像或感受到社會經濟發展理想但生育率偏低,人均壽命因社會發展、醫療先進而延長,會帶來甚麼問題?包括:

1.未來勞動力短缺;
2.未來消費增長乏力;
3.人口結構變化,老齡化人口上升,撫養比率上升,加重下一代負擔。

補充資料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


教育供過於求 裁減學校最佳時機

年輕人不願意結婚生子,是環球發達社會的大趨勢,香港只是其中的一個典型而已。當周期性因素過去了,香港的出生率應該會反彈,但是,中長綫結構性走勢繼續起作用,香港的出生率還在走下坡路。

出生率低則產生過剩的問題,主要是教育。按目前的出生率,香港每年的學生人數只有3.5萬人,而目前從幼稚園到小學及中學的現有供應,都是以每級有6、7萬人的水平設計,其過剩程度可想而知。

政府的收入是由香港市民勞動而來的,香港人口老化,勞動力減少,但又要大量增加醫療開支,如果在教育方面不能隨着出生率下降而控制教育開支的話,政府的開支就會驚人地增長,恐怕政府未來的結構性財赤會非常巨大。

現時是關閉收生不足學校的最佳時機,因為正出現一個「無痛」的窗口。最近,移民風氣極盛,很多學校已經開始抱怨,請老師很難,有些學校甚至有一成的老師移民海外。裁減學校,最痛的就是老師,他們會面對失業的困境,而如今正值老師供不應求的狀況,一所學校被裁了,該校的老師可以到其他的學校任教,所以,老師的痛楚不大,政治阻力亦相對較低。

另外,學校的土地也是珍貴的資源,用裁減了學校土地興建公屋或者安老院,可以幫助解決社會急切問題。

資料來源:摘自2022年9月3日《星島網》

1.二十世紀初期,世界人口突破二十億大關,其後出生人口下滑,究竟當時發生了甚麼事以至人口下跌?
(1)西班牙流感大流行 (2)經濟大蕭條
(3)黑死病 (4)世界大戰
A.(1)、(2) B.(1)、(4) C.(2)、(3) D.(2)、(4)

2.請描述資料A圖表中顯示的現象。

3.
a.
資料B提及「年輕人不願意結婚生子,是環球發達社會的大趨勢,香港只是其中的一個典型而已。」請引用資料及就你所認知略加說明。
b.出生率下降對社會有甚麼影響?資料B內容建議「裁減學校」作對策,其實是一個甚麼的概念?

建議答題方向

1.D

2.根據資料A,1960年至2020年間全球等生育率呈持續下跌趨勢。女性人均生育數據在此期間減半:1960年,每名女性生育五個嬰兒,至2020年時,平均每名女性只生育二點四個嬰兒。

3
a.(可略述資料A,重申全球情況,然後引用其他資料數據,包括日本、南韓和台灣的出生率低更是全球首幾位,指出年輕人不願生育是普遍情況。)
b.出生率下降意味社會將來的勞動人口下降,有些需要會減少,例如教育,有些需要會變相增加,例如安老服務(因人口老化),長遠影響經濟發展。資料B建議「裁減學校」是指政府要因應社會未來發展情況的需要調整資源分配。

學習工具

世界人口 議題本質


全球人口突破八十億只是一個引起學習興趣的介入點,這次議題的本質是希望讓同學清楚掌握一些概念和資料對認識人口增長這個議題的重要性,例如人口增長的速度和分布,每名婦女的生育率,及人口增長分布不平均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等。

關鍵詞

‧世界人口 World Population
‧人均壽命 Life Expectancy
‧饑荒 Famine
‧不平等 Inequality
‧老年撫養比率 Elderly Dependency Ratio
‧一孩政策 One Child Policy

參考資料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22: Summary of Results
https://www.un.org/development/desa/pd/sites/www.un.org.development.desa.pd/files/wpp2022_summary_of_results.pdf

載自2022年12月19日《S-file公民科/通識大全》

文:美美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