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價高 防疫保健價更高
2014.04.28

今日香港+公共衞生--

社論:莫為降雞價而急輸內地雞

近半零售雞檔昨日起罷市七天,抗議活雞來貨價太高。要解決現時本地活雞供不應求的問題,有待重新輸入內地雞,這需要政府完成在打鼓嶺的臨時活雞分流站工程,市民恐怕尚要忍耐多一個多月。

第1段︰社論要點
雞販罷市抗議活雞來貨價太高,這需要待活雞分流站工程完成,重新輸入內地雞才能解決問題。

港人每日消耗活雞二萬隻,本地雞場供應量只能滿足大約一半需求。自從一月內地供港活雞被驗出H7N9禽流感病毒以來,波及本地雞場都要一度被禁出售,本港一直停止輸入內地活雞,直到臨時活雞分流站預計六月竣工為止。

第2段︰新聞背景
說明停止輸入內地雞的源由及對本地雞場的影響,本港仍禁內地輸入活雞,直至臨時活雞分流站六月竣工為止。

本地雞場解禁,把積壓下來的「超齡雞」賤賣清貨後,每日大約供應一萬至一萬二千隻雞,近日更出現青黃不接的斷層。即使雞販不罷市,能夠應市的活雞數量都要大減。

罷市「蝕少當賺」

活雞供不應求,最明顯的後果是消費者要吃貴雞,以前數十元一隻活雞,現在要賣到百多二百元。有品牌雞因為銷量激增,要縮短雞隻由孵出到出售的時間,被老主顧食肆投訴雞隻變小了。

不止消費者,零售雞檔同樣要蒙受損失。批發價高,雞檔就算一如既往每斤來貨價加二十元出售,都要因為貨源不足而銷量大降,收入下跌,燈油火蠟開支卻不變。今次罷市,部分雞檔反而可以「蝕少當賺」。

第3-5段︰新聞分析(一)
分析活雞供不應求對本地雞場、消費者及零售雞檔的影響。

批發商則指自己只是按照一向比例來賺錢,按來貨價加一成半至兩成賣出。

矛頭指向雞農加價。雞農當初要賤賣「超齡雞」,現時正好利用機會來彌補當初的虧蝕。

由於有價有市,活雞又不是無可取代的必需品,政府難以干預市場。

第6-8段︰新聞分析(二)
指出本地活雞加價,主因在雞農要彌補當初虧蝕,政府難干預市場。

要為雞價降溫,最有效的方法是重新開放內地活雞來港,大增供應,法律上也過了禁止內地雞輸港的防疫期限。不過,內地H7N9禽流感猖獗,已經成為風土病,本港再驗出內地病雞的風險不低,萬一再有內地病雞,本地雞和內地雞的分隔設施又未完成,就要重現上次一律禁止內地和本地雞應市的情況,消費者和雞農、批發商、雞販同受其害。

第9段︰新聞分析(三)
指出現時若為了降雞價,重新開放內地活雞來港,萬一再發現有內地病雞,將令消費者、雞農、批發商和雞販同受其害。

防疫從嚴保健康

從保障消費者和本地雞農的角度來看,必須待臨時活雞分流站竣工,以便出現內地病雞後,本地雞可以改去打鼓嶺批發,繼續供應市場。

從保障市民健康的角度來看,H7N9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更大於雞隻,內地感染個案不絕,本港由去年十二月至今,已有十人懷疑由內地感染後回港發病,當中有四人不治。分流站到六月才竣工,到時天氣較熱,H7N9禽流感的活躍程度可望減弱,降低病雞入港的風險。

第10-11段︰提出觀點
強調必須待臨時活雞分流站竣工,才可輸入內地活雞,以降低病雞入港的風險。

H7N9禽流感致命率高,而為雞隻注射的疫苗,預計到年底才能夠大量投產,到時才有望擺脫高峰險期。為了降低病雞傳人的風險,從公眾健康角度來衡量,政府要防疫從嚴,雞販這一陣抗議行動,都難以構成加快輸入內地雞的壓力。
摘自2014年4月15日《星島日報》

第12段︰總結
政府要以公眾健康角度衡量,雞販的抗議行動難以構成加快輸入內地雞的壓力。

圖解議題 

 

社評試寫
試從另一角度,為是日新聞題材撰寫一篇五百字社論。

建議立論方向︰
‧探討活雞大幅加價的原因及影響
‧討論政府應如何回應雞販罷市行動
‧活雞分流措施非治標之策?香港家禽業長遠應如何發展?

 

 

文︰何美樂 圖︰星島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