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走」少「出」 本港人口減至729萬
2022.08.16
2022.08.16
本港社會近年面對移民潮(1),人口結構情況備受關注。政府統計處近日公布,本港今年中的最新人口數字,人口臨時數字為七百二十九萬一千六百人,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十二萬一千五百人,跌幅為百分之一點六。另外,今年香港居民的淨移出人數為十一萬三千二百人,即逾十一萬港人移離香港,同去年比較增加近百分之二十七,為近年之冠。值得留意的是,最新數字亦顯示本港出生人數在過去五年一直下跌,有學者指現時移民的多數是較年輕的夫婦或未婚青年,加上港人普遍遲婚,出生率偏低情況或會持續惡化。
環凱移民顧問公司董事張家禧表示,由於近來多個熱門移民國家降低移民門檻(2),移民的條件較以往寬鬆得多,促使更多港人移民,故認為即使數字上升,也屬正常現象。
字詞解釋
(1)移民潮:大規模離開本身居住的地區到外地的熱潮。
(2)門檻:事情限制的標準。
歷史知識
洪武大移民
近年不少香港居民選擇移民,據政府統計處最新數字,香港人口低至七百二十九萬人,加上現今港人遲婚或不生育,或加劇人口老化問題。古代亦曾有多次移民潮,其中一次著名移民潮是持續了約半個世紀的「洪武大移民」。
「洪武大移民」又稱「明初大移民」,旨在將人口分散到人煙稀少的地方。
元朝朝廷腐敗,徵收重稅,又有蒙古貴族搶佔土地,國勢衰弱和自然災害頻繁的社會環境之下,農民起義,十多年來都戰爭連綿。在持續戰爭的地方,人口流動相對較大,導致中原地區「人力不至,久致荒蕪」。《明太祖實錄》記載:「喪亂之後,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謂田野闢,戶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務。」
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恢復當地的勞動力和經濟,制定移民的措施,振興當地農業發展,令人過多而土地少的地方,資源得到平均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