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12
位於西九的視覺文化博物館M+,隨着第五波疫情緩和而重開,再度成為文青的「打卡」熱點,並吸引不少家長帶子女前往參觀。《星島教育》早前邀請了M+前教學及詮釋主策展人方詠甄,及曾任視藝科主任的香港華仁書院校長陳偉倫逛博物館,讓兩人分別從藝術及教育工作者角度,教同學如何欣賞展品。方詠甄表示,M+着重「觀看的藝術」,同學欣賞展品時,可透過觀察、提問,藉此提升好奇心,增強自學能力。
記者:陳艷玲 攝影:褚樂琪
位於西九文化區的視覺文化博物館M+,去年底剛開幕不久,就遇上第五波疫情而閉館。隨着疫情放緩,M+重開,大家又可免費預約參觀。屬綜合性和多元化博物館的M+,展品來自香港、內地、亞洲以至全世界,當中涵蓋繪畫、雕塑、流動影像、建築和設計等元素,館內除了三十三個展廳外,還設有三間戲院、多媒體中心、書店和天台花園等。
不同觀點建同理心
不少人認為M+是一所藝術館,但該館前教學及詮釋主策展人方詠甄表示,M+是視覺文化博物館,並非藝術館,兩者是有不同。「去藝術館是『觀看藝術』,但M+卻講求『觀看的藝術』。欣賞藝術的重點,會着重藝術家創作的方法、表達訊息、創作物料等;但視覺文化講的是『觀看』,參觀者毋須有任何藝術知識,只須透過提問、觀察,以及自己如何看展品。」
方詠甄說,現在是資訊和圖像爆炸的年代,故大家應有解讀圖像的能力和意識。「每個人對圖像的看法,可能正反映了自己的觀點、價值觀、文化、時代和地域等,當中沒有錯對。而當你明白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時,就會讓你產生同理心,包容不同的觀點與角度。」她笑說,館內有已故攝影大師何藩的作品,當中一幅照片,拍下了一位女士站在街頭的影像,有次她問觀眾從該相片看到甚麼?回應竟是︰「等foodpanda!」(等外賣!)反映生於不同時代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
除了展出不同類型展品,M+亦會舉辦多元化活動,適合不同年齡層的觀眾參加。方詠甄表示,為小朋友設計的活動,多關於閱讀圖像的能力,「老師可透過閱讀圖像的活動,聆聽小朋友如何思考,以及關注甚麼;有些活動甚至由小朋友主導,父母則主要是觀察。」另外,有些活動跟情感教育有關,讓小朋友透過圖像表達心情。
教育活動情理兼備
至於設計給青少年的活動,則較具知識性,有些亦可聯繫日常生活,例如讓他們認識不同藝術家的時代、背景、經濟等,並介紹藝術家如何透過作品建立身分認同、形象等,從中讓同學認識社會和歷史,甚至培養其批判思考和好奇心,有助培養自學能力。
精選四大展品全方位探索
M+視覺文化博物館的展品,涵蓋不同類型,部分展品的類型較少在港出現,值得細心欣賞。《星島教育》早前邀請了M+前教學及詮釋主策展人方詠甄,及曾任視藝科主任的香港華仁書院校長陳偉倫,兩人就分別從藝術及教育工作者角度,精選四件展品,教同學如何欣賞。
《清友壽司吧》
展品位置:東展廳 類型:室內設計
創作者:倉俁史朗(設計師),Ishimaru株式會社(製造商)
創作日期:一九八八年
簡介:《清友壽司吧》由日本著名家具兼室內設計師倉俁史朗設計,一九八八年在東京新橋區開業,該壽司吧在日本經濟騰飛時期經營,最終於二○○四年結業。
特色:方詠甄指現時展館內的《清友壽司吧》,正是在東京原址拆掉後,再把所有組件、家具運回香港,並在M+內重建、還原,讓香港市民可看到倉俁史朗完整的室內設計及其巧思。從博物館角度來說,是難得的收藏品。
陳偉倫則表示,重組《清友壽司吧》的費用超過一千五百萬元,是館內最具爭議性的藏品,「這是每個人去M+時,似乎都是必看的藏品,而欣賞過程中,可能有很多問題,例如作品為何這麼重要、有甚麼特色等,都值得同學討論。」
《人民城寨》
展品位置:希克展廳 類型:數碼
創作者:曹斐
創作日期:二○○七年
簡介:中國藝術家曹斐以數年時間在網上遊戲平台《第二人生》中建構《人民城寨》,並讓多位藝術家、收藏家和路人的虛擬化身到訪她的城市,參加各種活動,並參觀她在虛擬城市中重建的中國地標等。
特色:陳偉倫表示,現時愈來愈多人談論元宇宙,但曹斐在十五年前,已跟不同人合作,建立虛擬的中國,當中可見不同的中國地標或元素,例如紫禁城、熊貓等,可見創作人的前瞻性。
方詠甄同樣認為,《人民城寨》是走得很前的作品,而博物館收藏的,是虛擬的世界。「很多人會想藝術家通常是繪畫或做雕塑,但曹斐卻以虛擬世界做素材,甚至邀請很多人參與,變成集體創作,都是其特色。」
《亞洲土地》
展品位置:西展廳 類型:裝置藝術
創作者:安東尼.葛姆雷
創作日期:二○○三年
簡介:英國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自一九八九年開始創作《土地》系列,他每到一地,都會邀請居民以當地特有的陶泥親手揑製泥人。在二○○三年,他到訪了中國象山村,邀請村內約三百名村民,花五天時間,製作了約二十萬個泥人。他對泥人有三個簡單要求,包括︰如手掌大小、可站立及有兩隻眼睛,其他部分均可自由發揮。《亞洲土地》是該系列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作品,而M+今次只展出其中九萬個泥人。
特色:方詠甄表示,雖然藝術家給予村民做泥人的條件相同,但不同人所製作的泥人,都有所不同,有其獨特性。陳偉倫表示,此藝術裝置反映藝術品不一定是自己製作,甚至由整個社區共同創作都可以。
《標準家庭》
展品位置:希克展廳 205 類型:攝影
創作者:王勁松
創作日期:一九九六年
簡介:由一百幅內地家庭相片組成。
特色:陳偉倫指,單從作品的名稱《標準家庭》,已可了解作品的意義。「現時香港年輕人,未必知道內地曾有『一孩政策』,但現在反而鼓勵生育,從作品可看到當時社會的情況,了解一下近代史。」方詠甄認為,欣賞不同展品時,可留意其時代背景,不僅單純看其創作手法、美感、技巧等,從而拓闊思考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