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靖夫的小說世界
2022.03.25

在這個影視橫行的時代,偏偏有一班特別鍾愛文字世界的「小說迷」。他們不但愛閱讀,更愛動手寫作,甚至狂熱到要辦一個小說獎。天行者出版每年舉辦「天行小說賞」,是香港少有的流行小說獎項,本月28日將公布第五屆決賽名單。今期《S-File》專訪「天行小說賞」發起人之一、著名武俠小說作家喬靖夫(喬大),他既是評審,又是作家,更加是狂熱的小說迷,今日和各位同學解構小說的魅力,分享作為一個小說迷,從閱讀到寫作的心得

 

小說作家都是小說迷

每位小說作家成名之前,都必定先是一位狂熱的小說迷。喬大寫過不同類型的作品,最為人熟知的便是他的武俠小說,例如一套二十一卷的《武道狂之詩》,洋洋灑灑,數以萬計的篇幅,裏面的俠義精神、主角團的羈絆、仇敵互相敬重的感情等等,這些令人莫名地熱血的情懷,不少是來自他讀過的前輩作家的武俠小說。訪問之中,提到那些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時,不難發現,喬大仍然保持着對武俠世界的熱情,侃侃而談自己最愛的小說人物和情節,仿似一位腰配寶劍的少年講述武林霸主的傳奇一樣興奮。

下面兩段原句節錄,讓同學感受一下武俠小說迷喬靖夫的狂熱之情:

記:為甚麼喜歡金庸和古龍?

喬:金庸前輩是一位頂尖的講故事高手,他會令你翻開小說就無法停手,不斷追看。他很擅長處理語言、節奏和追看性,而且他的世界觀十分宏大,想像力豐富,喜愛寫一個大江湖。相反,古龍和金庸是南轅北轍的兩位作家,古龍寫得十分隨性,小說架構不太嚴謹,但感情非常揮灑,愛寫極端處境。小說的現代感比較重,特別多寫男子漢之間的友情、對手之間互相尊敬等等。

記:兩位前輩有影響你的寫作嗎?

喬:有不少,例如《武道狂之詩》的主角荊裂一行與武當派雖然互為仇敵,但兩者都堅持不乘人之危,以正當的方式打敗對手,這種情懷其實很像古龍筆下那種對手之間互相敬重的精神。另外,我其實參考了古龍《歡樂英雄》中四位主角的互動和友誼,將其融入在自己的小說裏,寫《武道狂之詩》當中一班主角「破門六劍」的友情。 

虛構故事的價值

各位同學可能會問,上面的角色、情節和故事都只是作者虛構的世界,為甚麼有人會如此着迷?喬大簡單地道出小說的價值,「雖然故事是虛構,但裏面的精神和情感都是真實的」,他指出貫徹武俠小說的主題便是「俠義精神」,早在司馬遷的《史記.遊俠列傳》已經有很簡單的解釋,「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為了自己相信的理念,甚至可以犧牲性命去達成目標。喬大補充,「而只有通過數十萬字的故事,讀者好像親身經歷過一樣,才足夠深刻,令人明白這些道理。」

為本地作者辦個小說獎

喬大提到,作為小說獎評審一點也不容易,最困難的地方是決審的時候,要在短時間內讀畢十至十二部參賽作品,然後作出評語,當中耗費的心力絕對不少。讀小說和寫小說自然已經是一位「合格」的小說迷,但到底為甚麼要勞心勞力地辦一個小說獎?今年「天行小說賞」已經是第五屆,喬大回首最初辦小說獎的原因,「當時看見一些在講故台、討論區連載的小說,更新很快,可以即時收到讀者的反應。題材多是搞笑、貼近生活一類」,但他留意到這種模式限制了一些架構比較宏大的故事。「在網絡上,開首一兩章不夠吸引,很容易就失去讀者,限制了一些需要在布局謀篇的故事類型,例如幻想和武俠小說等。」而喬大認為香港需要不同類型的小說作品,他以日本為例,當地有大大小小的文學獎,既有嚴肅的,亦有通俗作品的獎項。所以他希望通過天行小說賞,另闢蹊徑,鼓勵本地不同類型的小說創作,發掘一些有潛質的作者。

鋼鐵作者是怎樣煉成的

很多同學都有一個迷思,好作者就是文筆細膩,能在紙上雕出五彩繽紛的花卉。不過,喬大認為提升文筆並不困難,反而一位有潛質的作者,更重要的是構築世界的能力,他更說道,「有時候收到一些作品,文筆上未達到我心目中的水準,但能看到他有小說作者的特質,我也會給予較高的分數。」喬大又提到另一項作家很重要的特質,便是執行能力。喬大寫作生涯已經超過二十年,「寫作和練武一樣,每本書都是咬緊牙關,每日累積才寫成。每當寫到故事的結局,更需要高度專注,甚至每日寫十多小時。」奉勸各位對小說作家充滿幻想的同學,寫作絕對不是一份可以偷懶的優差。


好作者要寫自己相信的事

總結過往四屆小說賞收到的作品,喬大認為達到了最初的目標:歷屆作品的題材多元,有武俠、推理、幻想、愛情等等不同類型,而且每一屆都要求參賽者提交完整的故事,因此作品的架構都比較嚴謹,表達的主題更加深刻。喬大在此又補充一項給作者的建議,「你要寫你自己相信的事,讀者會感受到你表達的主題是否真摰。」這種真摰正是《史記》提到「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的俠義精神,須忠於自己的信念,實踐諾言,而不是為了討好讀者或追隨潮流寫作。

嚴肅文學與流行文學

不過,關於主題思想,流行作品一向備受批評,認為是主題重複、思想膚淺的大眾讀物,批評者特別厭惡某些流行小說,例如香港作家黃碧雲就曾說過:「亦舒是女性鴉片」。那麼武俠小說又會否只是「男性的毒藥」?嚴肅文學和流行文學之間,到底如何劃分?喬大認同有一類稱為「爽文」的流行小說,情節大多一式一樣,只在乎滿足讀者的幻想。但是他提出不少作品推出的時候十分暢銷,亦成為後來學者研究的對象,例如金庸的武俠小說以往一直是報章連續的通俗作品,現在已自成一門「金學」。他又提到《三國演義》、《西遊記》等等經典,都是當時的流行讀物,因為它們都刻畫出一種古今相通的人性和情感,例如關羽的忠義、趙雲的勇猛和孔明的睿智等等。因此,他覺得「嚴肅文學與流行作品之間難以畫界,反而是對市場計算的程度之分。更重要的是好作者往往不甘重複,總是尋求突破。」自然,作為狂熱小說迷,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不希望見到不斷重複的作品,而創作就是從模仿到突破的過程。

記者:盧家彥 攝:蔡建新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天行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