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丸少牛肉 龍蝦丸無龍蝦
2022.01.27
2022.01.27
消費者委員會測試的十四款牛肉丸及六款牛筋丸,發現八款牛所佔的肉類動物基因比例低於一半,其餘為豬和雞基因。當中,牛基因比例最低樣本為北角渣華道「權記雲吞麵」的特級牛丸,牛基因比例只有一成三,餘下八成七是雞基因。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批評「名不副實」情況不理想,指市民對名稱與成分相符有合理期望,認為其他成分亦不應多於名稱成分,以致「妹仔大過主人婆」。
消委會化驗(1)市面上六十款各類肉丸,發現多款肉丸不含名稱標示的食材,七成半肉丸屬高鈉,部分肉丸受重金屬(2)污染或含違例的防腐劑。消委會化驗的其中十款龍蝦丸全部不含甲殼類動物基因,但其中一款標明成分包括龍蝦,已轉交海關跟進是否違反《商品說明條例》。
字詞解釋
(1)化驗:以化學及物理方式檢驗物質的成分。
(2)重金屬:金屬元素的統稱,可導致人體慢性中毒及環境污染。
文化知識
古代市場
現今不時有消委會的最新商品化驗報告,讓市民更留意商品所含的成分,避免購買對人體有害的貨品。
市場自古到今都是人類購物的重要場地,自西周始便有「坊市制」,將居住區和商業區分開,以法律規限人們不得在居住區內販賣交易,亦須遵守交易時間。隨着唐代中期經濟發展,商業繁榮,開始打破坊市制,不論早上還是晚上都可以隨時隨地買賣。
直至宋代,小販隨處可見,街頭巷尾都可以進行商業活動。描寫北宋社會生活的《東京夢華錄.諸色雜賣》記載:「每日入宅舍宮院前,則有就門賣羊肉、頭肚、腰子、白腸、鶉、兔、魚、退毛雞鴨、蛤蜊、螃蟹、辣熝、香藥果子,博賣冠梳領抹、頭面衣着、動使銅鐵器皿、衣箱、磁器之類。」可見買賣不再只限於商業區,而且貨品包羅萬有,既有食物,亦有藥物及器具。每個小販未必有特定買賣種類,款式雜亂無章,亦可能滲入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