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PAS全攻略】生涯規劃及早做 認清自我助選科
2021.12.16

「大學聯招辦法」(JUPAS)可選的學系、課程繁多,同學選科時,有時難免感到茫無頭緒。香港生涯規劃協會顧問及課程培訓師冼政喬表示,同學及早作生涯規劃,先認識及了解自己,包括個人能力、優點、缺點和興趣等,有助大學選科;此外,若同學預計自己的成績屬中等,可考慮聯招以外的課程,包括自資院校和境外升學。(五之二)

文:本報記者 圖:星島圖片庫

「大學聯招辦法」(JUPAS)提供的課程多元化,除了由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八大」學士學位課程外,還有副學位課程、香港都會大學提供的自資學士學位課程,以及「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畫」(SSSDP)課程等,而同學可選擇的課程只有二十個,故有時難免感到難以選擇。香港生涯規劃協會顧問及課程培訓師冼政喬認為,若同學能及早進行生涯規劃,將有助大學選科。

從幼籌劃 訂立目標

冼政喬表示,「學生於高小及初中時,便可以進行生涯規劃,讓他們對未來發展及前程有基本的概念,從而訂立人生目標,包括升學規劃、職業發展等。在生涯規劃中,鼓勵學生先要認識及了解自己,從而找出個人能力、優點、缺點、興趣等,再去計畫前程。」

他認為,如果同學在揀科前認識自我,並在興趣、能力和發展中取得平衡,都有助制訂未來發展的方向。

了解專長 吸收經驗

事實上,冼政喬指現時坊間不同的測試,例如「MBTI十六型人格測試」、「Holland Code Test」及職業導向測試,有助學生對個人特質、能力、優點、缺點及興趣有基本了解;之後可再按個人興趣、能力、發展方向及成績等因素作資料搜集,探索並了解外在世界、環境及社會發展的需要,從而計畫未來的路向,其中人工智能、大數據、科技等,都是新世代發展的重要方向,值得同學留意。

當同學初步了解自己的興趣後,就要透過實踐和參與,爭取相關經驗,所以同學升上中四、五後,可透過參加各種活動,例如參觀、職場體驗、職業分享、先導計畫及工作坊等,了解不同工作的性質,同時吸收各種市場資訊,從而發掘自己最感興趣的項目。

搜集資訊 實地參觀

另外,冼政喬又鼓勵同學多跟老師、生涯規劃專業人士溝通,幫助他們思考及計畫未來的人生方向,到中六時,就可在準備公開試之餘,同時為面試、撰寫履歷表等作準備,逐步按目標進發。

聯招課程繁多,冼政喬指即使同一個科目,在不同大學開辦,其學習範疇及課程內容偏重亦會有所不同,所以他提醒同學,選科前,須對課程作全面資料搜集。

冼政喬指,如果可以,更應參加院校的入學諮詢日及開放日,向正就讀該科目的學生或課程主任,了解課程的真實學習情況,同學亦可藉此感受校園環境和學習氣氛,是否真正適合自己。

預計成績 制訂策略

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成績優異的同學,透過聯招順利入大學的機會自然較高,然而,成績中游的學生,透過不同途徑,仍然有機會完成學位課程,關鍵就是要及早了解及安排升學路。

績優生︰興趣為先

冼政喬認為,預計文憑試成績優異的學生,雖然升學選擇較多,但仍要謹慎選校。「面對眾多選擇,同學應以個人發展及興趣為先,千萬不要人云亦云,認為成績好,就必定要入讀大眾認為的『神科』,因為若沒有興趣而勉強入讀,不但浪費時間,亦會影響個人未來的發展。」除了本地升學,成績優異的學生亦可考慮境外升學,入讀國際知名學府之餘,又可增加生活體驗,了解不同文化。

中游生︰非聯招選

至於成績中游的學生,若放榜後,發現文憑試成績符合升讀大學的最低要求,就應重新審視聯招的排位,了解心儀課程往年的收生成績,包括收生中位數、收生平均分、上四分位及下四分位成績,再加上往年的報讀人數及取錄人數等數據,評估自己的入讀機會,並看看是否有需要改選,以提升入讀「八大」資助學位課程的機會。

此外,成績中游的學生亦可考慮聯招以外的專上課程,包括自資院校的學士學位課程,而當中又有政府資助及自資課程兩種,同學宜及早了解。事實上,每年十二月開始,各所大專院校均會開始非聯招課程的收生程序,同學可透過教育局設立的專上課程電子預先報名平台E-APP,報讀聯招以外全日制經本地評審的副學位和學士學位課程,同學更有機會在放榜前,得到院校的有條件取錄,同學不妨留意。

境外升學 提前部署

另外,部分同學或會考慮到境外升學,冼政喬認為,若要報讀境外大學,待考完文憑試才準備就太遲,因境外升學的申請,往往需要時間準備。例如英國部分學士課程,申請人的IELTS分數須達到指定要求,換句話說,同學亦須及早準備IELTS試。因此,如果有意到境外升學,應與家人及早籌劃,包括進行資料搜集,以決定最適合的地方、大學和課程,然後才提出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