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2
昨天是「雙十一」(11月11日)促銷日,大家有趁着各種網上購物優惠購物嗎?不少人也許會以為「雙11」只是現代人的專利,其實古代早有類似這樣的購物狂歡節!中國第一名畫《清明上河圖》,就繪出宋時汴京城中,熱鬧非凡的節日市集情景。如今的「雙11」同古時相比,只不過是這種遺俗變化而來的「網上版購物節」。究竟古代購物節是怎樣的一回事呢?今期《S-file》帶大家見識一番,從古代購物文化看其時生活面貌。
古時百姓採購有門有路
「買」字在小篆中的字形就從「網」從「貝」,當然古意的「網」並不是現代的網絡,而是指「收進」,跟「貝」合起來就表示把財貨收進來。由於古代商業經濟不發達,商品流通很慢,不似如今隨時隨地網購。《周易.繫辭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原來古人想買東西,竟然只能每月在指定的日子去「集市」。
唐坊市分區宋增設行
唐代之前的坊市制度,商品交易有着嚴格的時空限制。買賣的地方古代叫「市」,與居住的「坊」分開,而且亦會根據商品類別等進行分區,猶如進入大型的超級市場。班固〈西都賦〉:「九市開場,貨別隧分」,這裏的「隧」便是根據商品類別分區之後的道路。
及至宋代,坊市不分,宵禁解除,城市店鋪才得以林立。《東京夢華錄》中便有關於宋代市集的描寫,小販走街串巷叫賣,飯店還發展出外賣服務,售賣同類的店鋪相鄰,稱作「行」。後來朝廷為了便於管理和徵稅,把「行」變成了半官方的組織,要求從事相關商業活動的人必須加入對應的「行」。
早市夜市全都有限時
隨着商品交易的發展,古代還出現了「早市」、「鬼市」、「夜市」、「夕市」、「窮漢市」、「廟會」等特殊集市。其中的「窮漢市」是一種二手貨、便宜貨交易市場,消費對象大多是經濟條件不太好的草根。簡言之,所謂市、集、墟、場、街等,其實都是古代的商品交易場所,不過開放時間較短,多者不過一天,少則半個小時,也不是每天都能交易,所以到集市上交易的時機非常要緊。路遠者半夜就要起來,俗稱「趕早集」,這與現代喜歡為買到心儀商品,半夜仍盯在網上守候的「血拼族」相同。
商家促銷方法五花八門
各行各業為了吸引客人,都各出奇招,促銷推廣自然不是現代商家的專利。
① 擲鏢得獎
宋代商家發明了一種叫「關撲」的遊戲,就像現在的「幸運大轉盤」。顧客要把飛鏢投向旋轉着的八卦盤,如果飛鏢正好扎中事先約好的圖案,就算顧客贏。由於有賭博性質,「關撲」受到宋朝政府限制,只有在「元旦」、「寒食」、「冬至」三天,方允許使用。
② 以利誘客
常見的打折、降價銷售手法,最早是由「商業之父」范蠡提出。「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他倡導薄利多銷,用打折吸引顧客。這個經營之道與《史記.貨殖列傳》中「貪賈三之,廉賈五之」同出一轍。《夢梁錄》中也記載宋代的商人用「撒暫」的方法吸引顧客:「有賣食藥香藥果子等物,不問要與不要,散與坐客,名之『撒暫』。」撒暫是飲食行業裏的慣見手段,讓人先消費,可以吃了再給錢。
③ 門面講究
在陳列上,古人也有相當講究。《燕京雜記》記載:「京師市店,素講局面,雕紅刻翠,錦窗繡戶。」 商家們為了提高商品的檔次,喜歡把店鋪裝飾得非常豪華,不僅招牌高掛,晚上還掛起五光十色的錦紗燈籠,把店鋪照得如同白晝,吸引顧客上門。
④ 叫賣宣傳
「吆喝」也是古代比較普遍的叫賣手段,屈原的〈天問〉裏有一句,寫的也是商人們宣傳的辦法:「師望在肆,昌何識?鼓刀揚聲,後何喜?」屠夫把切肉聲弄得很大,吸引客戶。
而宋朝商人最善於推銷商品,故叫賣聲十分有特點,稱為「吟叫」。為了吸引顧客,商販便要吆喝叫賣,《東京夢華錄》有記:「御街州橋至南內前趂朝賣葯及飲食者,吟叫百端。」所謂「吟叫百端」,就是甚麼樣的叫賣聲都有。
古代五大購物節日
事實上,中國古代也有類似「雙十一」、「網路星期一」的促銷節日,它並非是專門的購物節,而是利用原有節日的人流及氣氛,即是「節令生意」。主要集中在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元節、七夕節這五個節日。
春節
春節是重要的傳統節日,素來有「百節年為首」的說法。古人過年,新衣服、貼在家門口的春聯、放鞭炮,還有供奉的各種神像等等,都要在趕年集的時候購買。專為出售年貨而舉辦的集市,叫做「臘月集」。
元宵節
唐朝開始,皇上在元宵節這幾天允許人們晚上出門三天,稱爲「放夜」;到了宋朝,張燈開夜市的活動延長到五天。「天街茶肆,漸已羅列燈球等求售,謂之『燈市』,自此以後,每夕皆然」,元宵的購物節也叫「燈市」。不管男女老少都會盛裝出行,逛燈會、買燈籠、猜燈謎、賞字畫、淘古董……好不歡樂。
清明節
在古代,清明節也算「黃金周」。因為寒食節剛好在清明節之前,兩個節日連在一起過,正好七天左右。由於古人特別重視去世先人的追思,就是官員大臣也會放假,全國各地都會舉辦齋戒會,不但拜訪很多祭品,而且很多平時難以買到東西都有。
中元節
俗稱「鬼節」的中元節是個祭祀的日子,各地都會舉行齋會拜神祭祖,唐代甚至將中元節設置成法定假期,放假三天。各種各樣且平時很難買到的祭祀品都擺進了集市供人選擇,人們紛紛購置祭祀用品以用來供奉神靈。
七夕節
七夕在古代並不是情人節,而是「乞巧節」,即古代的姑娘們穿上新買的衣服,將自己親手做的小玩意兒或好吃的瓜果擺出去賣,向織女星乞求自己能成為心靈手巧的賢惠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