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佳績帶動熱潮 體育場上 拼搏精神
2021.09.13

焦點議題

延期一年的東京奧運會,在疫情下舉辦並沒有失色,而中港運動員的出色表現,更令全城奧運氣氛熾熱,香港市民既開心興奮又自豪,就連隨後舉行的殘奧會和快將舉行的全運會都比以前更為香港人關注。

體育比賽除了刺激精采,放諸社會、國家民族層面,對我們還有哪些意義?



新聞資訊摘錄

市民商場觀戰 賀何詩蓓再創佳績

在何詩蓓再次奪得銀牌一刻,帶同打氣棒在將軍澳東港城商場觀戰的市民即時高聲歡呼納喊,有人更加開心到跳起。在奧海城商場,坐於中庭拿着標語為何詩蓓打氣的市民,即時展示巨型吹氣銀牌,祝賀何詩蓓再下一城。

於觀塘apm商場,早上已有大批市民特地到商場內的大電視旁,倚着欄杆,通過直播觀戰,有人更在場揮舞國旗和區旗,氣氛熱烈。有懷着興奮心情到場的市民指,到商場與大伙兒一同觀看賽事,氣氛較在家中好得多,也特地顯示對運動員的支持。

資料來源:摘自2021年7月30日《星島網》



粵港澳承辦2025年全運會

國務院同意廣東、香港、澳門承辦2025年第15屆全國運動會,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歡迎,並代表香港特區感謝中央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林鄭月娥說,能夠與廣東和澳門共同承辦下一屆全運會是繼香港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取得歷史佳績後,一項提振香港體育發展的重大舉措。由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全運會意義重大,符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構築休閒灣區和塑造健康灣區的目標。

她又說,啟德體育園2023年落成啟用,加上已多次舉辦國際賽事的香港單車館和其他體育設施,足為香港參與主辦全運會提供基礎。

資料來源:摘自2021年8月26日《政府新聞網》

香港近來在體育方面喜事連連,運動比賽除了給大家展示了何謂體育精神,帶來的身分認同、對國家綜合國力的認識和參與舉辦賽事所獲得的裨益,都是我們學習的重點。

重點認知1

身分認同 與有榮焉

東京奧運會舉辦期間,本港一些商場都有在大屏幕播放重要賽事,吸引了不少市民到現場觀看。每當本港或中國運動員出場比賽,市民都顯得十分投入,比賽期間,大家表現緊張得像是自己作賽一樣。現場可見,有的揮舞國旗、區旗,有的大喊「加油!」為健兒打氣;當隊員們得分或勝出獲獎,市民更興奮得像是有家人得獎一樣。

根據以上觀察,這是大家對自己身分認同的表現。身分認同,就是相信自己與所屬群體的成員有共同性,在思想感情上與成員有共鳴,從而產生歸屬感,認同自己是群體的一分子。

香港市民既支持代表香港的運動員,也支持中國隊的選手們,這是在一國兩制下的身分認同表現。市民以香港為家,認同自己是香港的一分子;同時,香港人在客觀特色(例如種族、語言)和法律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是中國人身分,所以本港和內地運動員有好表現,都容易引起香港市民的共鳴,激發民族自豪感,感到與有榮焉。

重點認知2

綜合國力 量度指標

國際性的體育比賽是國家之間的公平較量,以現代的奧運會為例,各地都視之為展示綜合國力的好機會,人們也毫不懷疑在比賽中獲獎、奪冠的國家,綜合國力強大。



所謂綜合國力,雖然目前沒有統一的量度方法及指標,但同學可以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的《國際形勢黃皮書》中專門計算綜合國力的指標,包括領土與自然資源、人口、經濟、軍事、科技、社會發展、可持續性、安全與國內政治、國際貢獻等等。

綜合國力強大的國家才能投入大量資源去培養運動員在國際賽事中為國爭光,大家不妨看看本屆東京奧運會的獎牌榜(見圖),榜首十名都是全球公認的大國,無論在經濟(GDP)、人口或科技發展方面都在全球首列,由此可見獎牌數量與綜合國力的關係;中國近年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也反映在運動員的佳績上。

重點認知3

舉辦體育賽事 有助推動發展

中國是一個體育大國,繼二○○八年舉辦北京奧運後,大家開始期待明年的北京冬季奧運會了。除舉辦國際性的體育賽事,中國國務院最近印發《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預計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會更加完善,各運動項目參與人數持續提升,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百分之三十八點五,帶動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五萬億元人民幣。

由此可見,內地的體育發展不但面向國際,更要在國內普及化,當愈來愈多人參與體育活動,國民的健康狀況便會愈來愈好,而且能夠推動相關產業發展,有利經濟。

而香港運動員在東京奧運會取得佳績,在社會掀起一片運動熱潮,例如報名學習劍擊的人數增加,但與內地相比仍有一段距離。早前公布廣東、香港、澳門會承辦2025年第15屆全國運動會,讓香港有機會參與國家的體育事務,相信對香港的體育運動發展給予一股強大的推動力,同學日後宜多加留意這方面的消息。

補充資料

他們的體育精神

甚麼是體育精神?運動員在比賽中公平、誠實地盡力做到突破自己,挑戰更高更快的紀錄;無論多艱辛亦堅持完成比賽;又以「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態度去參與⋯

在本屆東京奧運會中,香港運動員都表現出這樣的體育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張家朗:再褪都不是辦法,惟有盡力上前打好每一劍。

何詩蓓:我不想因為覺得自己頂尖,而在目前位置停滯不前,我覺得自己仍有進步空間。

李慧詩:人生就是這樣,我們很用力去完成一件事,雖然結果未如理想,但起碼盡力過,無悔。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

本港運動界過去朝三大支柱發展,包括普及化、精英化,以及盛事化,惟隨着本港運動員在京奧取得佳績,特首林鄭月娥及後隨即公布五項支援體育新措施,當中包括安排民政局局長主持工作小組,與商界、體院檢視人力發展需求。體育專員楊德強透露,工作小組將正式就運動產業化進行研究,冀未來可吸引更多來自商界的支援,成本港運動發展的第四支柱。

楊說,留意到社會各界在奧運後,對各體育項目相當關注,但若單靠政府支持,始終力度有限,冀商界亦能對體育發展作長期協助。對於將資源投入於哪一些體育項目,他分析指,商界固然本身考慮社會責任,惟亦需考慮市場反應,例如贊助的機構,與該公司的理念是否一致,以至支持的運動,是否與公司的形象配合等。

資料來源:摘自2021年8月30日《星島日報》

1.以下哪項屬於奧運五環的意義?(1分)

(1)世界團結一起
(2)象徵世界五大洲
(3)競爭精神

A.只有(1)和(2) B.只有(2)和(3) C.只有(1)和(3) D.以上皆是

2.資料A中,香港運動員在奧運會中獲獎,頒獎儀式中升起特區區旗和奏出中國國歌,這體現香港在實行哪一個制度?(2分)

3.根據資料B,本港運動發展第四支柱的原因和構思是如何?(4分)

建議答題方向

1.A

2.一國兩制。在《基本法》第七章的規定下,香港特別行政區運動員能夠以「中國香港」的名義,代表香港出戰奧運及其他國際賽事。這個規定還涵蓋香港對外事務的多個環節,包括經濟、貿易、金融、航運、通訊、旅遊、文化等。

3.因為單靠政府投入資源支持,力度有限,所以尋求商界的參與和支援,例如企業可以作為贊助機構,讓商界對體育發展作長期協助。

學習工具

體育精神 議題本質

日本東京奧運會比起過去幾屆的奧運會更吸引世人的關注,在於她堅持在新冠疫情下舉行;於是,人們都集中討論日本這次舉辦奧運在經濟上有多大程度的損失。

的而且確,體育經濟近年備受關注;很多人都關心舉辦或參與運動競賽可以獲得多少利益,如通過增加地方的基礎建設、接受企業贊助、接待遊客觀眾和出售轉播權等等來推動社會與經濟發展。

然而,回歸基本步,國際性大型體育比賽的出現,原是讓國與國之間有一健康、「和平」、公平的較量,宣揚的是體育精神,支持本地運動員也讓國家人民團結起來⋯⋯這些「初心」和意義,希望大家能夠牢記不忘。

關鍵詞

‧體育精精 Sportsmanship
‧身分認同 Identity
‧綜合國力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體育經濟 Sports Economy
‧體育比賽 Sports Competition

參考資料

‧體育委員會
https://www.sportscommission.hk/chi/vision.htm

載自2021年9月13日《S-file公民科/通識大全》

文:美美 圖:星島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