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6
【神科】 讀法律一向是本港狀元及尖子熱門之選,由於學位競爭激烈,收生要求很高,雖然近年律師被指收入大減,但法律系依然是大眾公認的「神科」。現時只有香港大學、中文大學及城市大學提供法律系學士課程。去年畢業於港大法學士課程的林俊朗指,學生若具有尋根究柢的精神,語言及邏輯推理能力強,均適合讀法律;而近年不少海外法律系畢業生回港執業,亦令行業競爭變得國際化。(十之六)
現時全港只有三所大學提供法律系學士課程,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去年畢業於香港大學法學士課程的林俊朗,於二○一六年以文憑試最佳六科四十分的優秀成績,入讀該課程。「我中學讀書時喜歡辯論及爭論不同觀點,因此一直對法律系有興趣,準備大學選科時,身邊的朋友和家人都認為我適合讀法律。」
文科善表達 理科邏輯強
因此,林俊朗於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組別A所選擇的三個課程,都與法律有關,其中港大法學士課程更被他排列首位,「三所大學都有其優勝之處,但港大法律學院是本港第一所法學院,課程的規模、內容、架構至今已十分完善,亦有不少對行業十分了解、並有富教學經驗的教授任教,所以我便首選港大法律系。」
坊間有不少人認為,法律系對語文能力的要求很高,要在中學文憑試英文科「摘星」才能順利入讀,但林俊朗表示,這個想法只是大眾對法律系的迷思,「其實現時的法律文件、法官判詞等資料,都不鼓吹使用複雜的語言,以方便公眾接收法律資訊。」他補充,身邊有不少法律系的同學,英文科成績只達第五級,所以英文科沒有「摘星」的學生,也毋須灰心,只要英文成績達標,而且整體的文憑試成績良好,便有機會入讀法律系。
有選修中史、歷史、地理等文科的學生,習慣寫作一些複雜、且具有清晰結構的文章,所以這類學生整體的文字表達能力較好,修讀法律的確會有優勢,不過,林俊朗卻認為理科生不一定會較「蝕底」,「法律系很着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理科雖然關乎數學、科學等知識,但當中也需要學生運用邏輯思考能力,去推論結果,不能單靠『死背』,所以理科生讀法律也有一定的優勢。」
按個人興趣選特別專科
他指,由於法律系對選修科沒有太大限制,所以他的同學來自的學科背景多元化。三所大學的法律系學士課程,修讀年期均為四年,林俊朗表示,港大法學士課程的內容大致分為兩大類,分別為理論及專科知識,前者會學習一些法律及政治體制知識;後者則會學習不同的法律專科知識,例如刑事法、民事法、合約法等,「教學過程中會加入本地、內地及外國的案例,讓學生更加了解法案背後的理論、概念及原則,同時讓學生比較各地的判案過程。」他又指,學生可以視乎個人興趣,選修一些較特別的專科,例如土地交易、版權、商標、動物、海事法等。
精讀抽重點 學習無難度
林俊朗表示,課程中所學習的案例數量多,各個案例也有所不同,所以除了語文及邏輯思維能力外,學生也要具備好奇心,並願意主動提出疑問,「我們要經常思考案件為甚麼會這樣判決、有甚麼事實根據或理論去支持、相似的案例有甚麼處理手法、如何平衡利益等問題,所以學生須有尋根究柢的精神,才可透徹地了解課程內容。」
普遍學生認為法律系的學習難度很高,林俊朗坦言,曾有新生被課程內容「嚇親」,也有不少同學因未能適應法律系的「工作量」,而於第二年退學,但他認為,只要能有效率地閱讀,並從文字中歸納出原則,其實並不難應付課程內容,「我們的確需要閱讀大量書籍,但相比起背誦內容,抽取文中的『精華』及明白當中重點,才是學習的關鍵。」
競爭國際化多元出路廣
讀法律除了全日制外,亦可以修讀兼讀制,故法律系畢業生近年均有上升趨勢,亦增加了行業的競爭性。林俊朗現正修讀英國法律執業試課程,他表示,法律系學士課程的畢業生,須完成法學專業證書(PCLL)課程及實習後,才可取得事務律師或大律師的執業資格,而PCLL的學位有限,所以只有持法律學位的「高材生」才合資格修讀,加上不少海外的法律系畢業生回流,令競爭變得國際化。
「不少美國、澳洲及英國的法律系畢業生回港執業,加上行業本來已經供需不均,所以學生要不斷提升競爭力,才能在職場上生存。」林俊朗表示,以往學生可能於第二或第三年級的暑假,才開始找實習工作,但他建議可在首年暑假,就到不同法律機構實習,及早累積工作經驗,提升職場競爭力。
提前實習 累積經驗
法律系畢業生除了可以成為大律師、事務律師外,亦可以擔任不同企業的法律顧問,林俊朗指,這工作也是不少人的新選擇,「相較傳統的律師,法律顧問的主要工作是提供一些法律意見及建議,所承擔的工作風險較低,也比較穩定,通常都可以準時下班。」
他表示,要成為大律師很講求背景及人脈,加上他們要單獨執業,所以令很多大律師首幾年都未必能達致收支平衡,故較少畢業生朝大律師方向發展。
相反,事務律師是個較保險的選項,所以大部分畢業生都會選擇成為事務律師,「事務律師的出路較闊,畢業生可選擇有興趣的專科律師樓工作,如果將來想由事務律師轉為大律師,亦較具優勢。」
現時,科技發展也對法律行業有影響,林俊朗認為,行內因數碼化影響而面對不少挑戰,「例如人工智能的發展,有機會取代部分律師工序,綫上法律諮詢、虛擬法庭,或以應用程式選擇律師為客戶服務等,也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學生須適應新環境,並且思考如何裝備自己,以迎接行業轉型。」
記者:方麗盈 圖:受訪者提供、星島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