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華山中學太陽能 年賺約十萬元電費
2021.06.11
2021.06.11
兩家電力公司先後推出上網電價政策,回購民間可再生能源的動力。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通過政府的「上網電價計畫」,早前分別在教學大樓天台安裝一百二十塊Mono type太陽能板,並在禮堂頂安裝一百五十二塊薄身Flexible type太陽能板;由於地勢(1)較高,加上沒有高樓阻擋,成為本地中小學之中,太陽能發電量最多的學校。
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校長黃仲良說,整個計畫可減少七萬多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並料每年可以賺取約十萬元電費收入,可撥(2)作學校未來發展,包括環保及STEM教育用途。
字詞解釋
(1)地勢:地表高低起伏的形勢。
(2)撥:橫向推開或排除,亦可指提出部分發放,此處指撥款。
文化知識
「連弩」及「木牛流馬」
大家都知道四大發明出自中國,並可說出蔡倫、魯班與張衡等古代著名發明家,卻可能不知道三國風雲人物諸葛亮,也是出色的發明家。他發明的器械都是用以協助蜀軍行軍打仗,分別是「連弩」及「木牛流馬」。
弩與弓不同,弩有弩機,不用拉弦同時瞄準,加上有弩臂,比弓箭有更遠的射程與更大的殺傷力。只是上弓時間較長,後來也有人造出可以連續發射的「連弩」,但可射出的箭亦不多。直至經諸葛亮改造後,竟能一弩十矢俱發,即一次最多可以連續發射十枝箭。不過,由於是用拉桿快速上弦,加上按史書記載是步兵及騎兵都可攜帶,按其時科技水平、用料推斷,其殺傷力不高,射程也不遠。
至於「木牛流馬」,則是裝載量大又能在崎嶇的山道高速行走的大車子,用以運送糧餉,大大加強蜀軍北伐時的優勢。據《三國志》所記,木牛流馬每日「特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相比夏侯淵騎兵不負重的情況下「三日可行五百里,六日可赴千里」便獲稱「疾行將軍」,木牛流馬算是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