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選策略】JUPAS改選本月底截止 估算應試表現調整課程
2021.05.20

       中學文憑試今日完結,同學對自己的表現,大概心裏有數。有參加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的考生,可在本月三十一日或之前,更新課程選擇。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表示,在海外升學潮和移民潮下,同學如果申請一些學額較多的「神科」,如工程和工商管理等,有機會較易被取錄;香港輔導教師協會秘書葉偉民則提醒同學,改選的原則應按興趣和能力,申請前可跟老師商量。

      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在去年十二月初截止申請後,有兩段時間可更改課程選擇,第一個機會,就是由去年十二月中旬至本月三十一日,考生只須付一百元,就可以在該次重新更新課程,包括新增、刪減和調動課程選擇的位置;另一個機會,則在文憑試放榜後,考生只可在指定的個人時段,免費更新課程選擇一次,而考生最多可以五個新課程,取代五個已選課程,或增選最多五個新課程至原有課程選擇名單上,同時也可更改或刪除課程選擇等。

  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認為,同學應把握是次改選機會,除了因為限制較小,同學可有較多時間考慮外,還因為文憑試開考後,同學應大概預計到自己的成績,加上院校可能有新課程或新資訊推出,或會導致同學對選科產生不同想法,「應考表現有機會是比預期中好或差了,改選時可較有依據。」另外,備戰文憑試期間,同學在密集式溫習和「操卷」後,亦可能更認識自己,例如是否真的喜歡某個科目、會不會因操練太多而產生厭倦等。

改選宜按興趣能力

  此外,吳寶城又提醒同學,可留意已選和計畫新增的課程,是否需要面試;而面試時間是在放榜前,還是放榜後。「要求放榜前面試的課程,應放在組別A或組別B,因為課程邀請申請人面試,都主要是從這兩個組別內揀選。」他指由於面試表現好可獲加分,從而提升被取錄的機會,因此同學在這段期間,值得花時間研究是否更改課程選擇,而放榜後的改選時段,屆時仍可作微調。

  在萬鈞匯知中學任教的香港輔導教師協會秘書葉偉民認為,如果同學要改動的課程不多於五個,就可以待放榜後才改選,而改選的原則為興趣和能力。「建議同學計畫改選前,應跟老師或升學輔導老師傾談,因首次交表時,老師應已從各方面跟同學作評估,所以同學要改選,應先詢問老師意見。」

  隨着學生人數減少,申請JUPAS的人數連年下跌,今年更只有約四萬人申請,比去年少約一千二百人,相信部分原因跟近年的移民潮和海外升學潮有關。吳寶城認為,在資助學額不變,而學生人數減少下,入讀大學的機會或增加,而部分被視為「神科」的科目,更有機會較去年易入,「從數字去看,學生可放心選一些過往受歡迎的科目。」

無實習「神科」多學額

  事實上,現時申請JUPAS的人數,未能反映最後接受學位的學生數字。「因有些學生仍十五、十六,未決定是否到海外升學,所以照報JUPAS。」吳寶城指去年有些學生,獲派學位後,卻未有接受,因此他認為院校今年有機會派多些學位,以防有些學生放棄學位。「舉例去年派十個,有兩、三個不來,今年可能派十一個學位。」他指毋須實習的「神科」,例如工程和工商管理等,即使多收學生,也只是課室坐多些人,彈性較大;然而,需要實習的科目,例如醫科和社會工作學系,因牽涉實習名額,未必能多派學額,故揀選有關課程的同學,可特別留意。

  吳寶城又分析,具專業資格的課程,例如跟醫療相關的課程、教育系等,由於工作前景和收入相對穩定,向來都吸引不少人申請,而當中部分課程學額少,競爭大,即使申請JUPAS的人數下跌,預計新生入學成績下四分位數及cut off分數,也不會跌太多,甚至沒有影響。「工商管理等課程,可能會跌得多些。」

留意理大成績轉換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曾參考去年理工大學課程收生成績的學生,可能會發現該校去年的收生成績較前年高,吳寶城解釋這是因為理大去年修訂了成績轉換分數機制,考達五級或以上者,均會獲加零點五至一點五分,「以往考六科五級,只有三十分,但去年卻變成三十三分,但其實都是六科五級,只是收生成績表達不同。」

 面試準備做到足 檢測網絡免斷綫

  文憑試過後,同學有機會收到院校的面試通知,形式包括電郵或電話聯絡,所以同學記得定時檢查電郵和留意電話,別錯過面試通知。葉偉民建議同學,可查看院校電話號碼的頭四個字,並注意有沒有該組數字的陌生電話,避免錯失面試機會。

了解課程收生要求

  面試前,葉偉民認為同學應作好準備,例如可思考個人的學習經歷,能否配合所報讀課程的要求。「院校揀學生,都是選合適和有興趣者,如何引證?其中一個方法就是透過申請人過往的經驗,看他們是否有潛質。」他建議申請人在面試前,可重溫申請JUPAS時遞交的「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亦可先看院校的課程資料,了解他們想取錄哪種學生。

  在面試內容方面,葉偉民說主考官有機會問及一些個案、對政策的看法、對社會的觀察等,如果是小組面試形式,更會從中看申請人的性格和合作等。

  吳寶城表示,在疫情下,大部分面試都在網上進行,所以同學在面試前,應預先找一個接收訊號清晰的位置。「曾有教授分享,說有些申請人在車上進行面試,除了容易分心外,似乎也欠缺尊重。」他指曾聽說在面試過程中出現斷綫情況,其實都是因為訊號接收不良,難免亦會影響表現。

鏡頭前切忌照稿讀

  另外,吳寶城指有些同學在面試時,在電腦屏幕旁貼上講稿,故面試時眼神就在講稿和鏡頭之間浮游,容易讓人覺得不自然,而讀稿會讓人感到機械式,同樣屬大忌。

  葉偉民補充,如果參與網上面試,除了事前檢查網絡、收音和燈光等問題外,還要留意面試環境是否嘈雜,他建議如果家中環境不方便面試,就不妨回學校面試。「雖然也可用虛擬背景,但用這些背景時,有時會看不到申請人的樣子,那就不太好。」

棄「疫」向思維 按夢想選科

  吳寶城建議,在二十個選科志願中,A1和A2應填最心儀的課程,A3則可揀程度相若的課程。因應疫情,不少同學在選科時,都會擔心疫情下,所揀選的課程是否有前景,吳寶城就鼓勵同學要跟隨自己的夢想而選科。

 「例如酒店和航空業,在疫情下的情況很差,同學明明有興趣也不敢選相關課程,只選一些看似較有前景、但興趣不大的課程。然而同學在四年後大學畢業,說不定疫情已過,大家都作報復式旅遊呢?」吳寶城說就業起碼在四年後,但學習興趣卻是即時,並會直接影響學習表現和成績,所以勸喻同學以夢想為先,「當然興趣和就業如能配合,那就最好。」

全盤考慮勿投機

  葉偉民認為,同學選科時,不要只因學生人數減少而揀選某科,應要作全盤考慮,包括課程要求和內容、面試要求等,再看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可否配合,「不要只看科目名稱,要想像如入讀該科目的時間,是否願意投入去讀。」


記者:陳艷玲 圖:受訪者提供、星島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