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升學】內地逾百高校招文憑試生 多元專科接受免試報名
2021.03.04

    文憑試下月開考,相信不少考生正部署升學計畫,其中往內地升學的港生人數有上升趨勢,去年就有約四千名港生透過「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畫」申請升讀當地大學。本年度參與計畫的內地高校共有一百二十七所,較去年增加五所,名單中更包括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等著名大學。該收生計畫的最低錄取標準為「3322」,現正接受網上報名,有興趣申請者可以留意。

   近年內地發展迅速,讓不少港生考慮到內地升學。一二學年開始,本地學生可豁免參與內地聯招考試,並透過「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畫」(下稱「文憑試收生計畫」),以文憑試成績,免試報讀內地大學。

    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指,申請者近三年有遞增迹象,去年便有三千九百九十三名港生報名。他表示,本學年共有一百二十七所內地高校參與「文憑試收生計畫」,比去年增加了五所,分別為東北師範大學、福建醫科大學、湖南工業大學、海南師範大學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加上名單原有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及復旦大學等著名院校,同學可根據自己的程度選校。

中醫體藝專科選擇

   除了「文憑試收生計畫」外,同學亦可透過「港澳台僑聯招試」或院校獨立招生申請內地高校。「港澳台僑聯招試」涵蓋三百多所內地高校,申請者須應考五門學科,院校將擇優錄取;而個別獲國家教育部批准在港獨立招生的高校,則會自訂收生條件及程序。

   吳寶城表示,「文憑試收生計畫」是本港文憑試考生申請內地高校的主要途徑,「『港澳台僑聯招試』要求申請者參與額外考試,故港生須花額外時間準備;加上只有少數院校獨立在港招生,可選擇的院校及科目數量不多,所以有意到內地升學的文憑試考生,大多以『文憑試收生計畫』報讀內地高校。」

   內地大學各有專長,例如航空、海洋學、科技等等,能讓對專科有興趣的同學選擇,重點培養他們的專業知識。吳寶城認為,對中醫有興趣的同學,到內地升學是不錯選擇,有不少中醫專業的學校更加入了「文憑試收生計畫」的行列,例如北京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等等。此外,對體育或藝術有興趣的學生,亦可以選擇北京體育大學、中央音樂學院、廣州美術學院等體藝專校,向體藝方向發展。

    事實上,由於參與「文憑試收生計畫」的香港學生可以免考難度高、競爭大的內地高考,而透過該收生計畫報考藝術及體育專業的最低錄取標準是「2211」,普通科目的最低錄取標準也只是「3322」,及格分數不難達到,所以香港學生相比內地學生,更容易入讀內地高校。

留意專業資格認受

  吳寶城表示,內地升學的學費較其他升學地點便宜,平均一年約五千至一萬元人民幣左右,而且學生可以申請不同資助計畫,對經濟有考量的家長來說,是一個好選擇。加上內地與香港距離相近,又沒有時差,學生較容易於假期時回港過節,不用購買昂貴的機票或乘坐長途機,家長亦會比較安心。

  然而,準備內地升學的同學,必須小心謹慎,並留意學科內容以及其專業資格的認受性。例如報名前,要仔細查閱學科的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個人需要。在專業資格認可方面,吳寶城提醒同學,現時香港及內地的部分專業,設有不同執業資格制度,互認安排及細節各有不同,而且兩地的專業機構可能會不定時更新或簽訂各項互認協議,所以同學須在入讀前,向各專業機構了解執業資格詳情。

填報志願三思而行

  有興趣申請「文憑試收生計畫」的學生,須於即日起至本月二十日期間,登錄該收生計畫的網上報名系統報名,並於本月三十一日前,登錄報名系統查看報名審核結果。吳寶城表示,同學填報志願時,要特別注意選擇的順序及排位,「假設兩名申請者報讀了相同的學校及學科,而成績較高的那位把該志願排在次位,而成績較差的一位則排在首位,學校會優先錄取後者,所以填報志願必須三思而行。」

普通話教學須適應 回港銜接碩士課程

     近年,前往內地高等院校升學的港生人數有上升趨勢。馬曉淇於二○一四年透過「文憑試收生計畫」申請,成功入讀位於北京市的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本科。她認為,香港與內地的發展密不可分,所以想親身了解國情,認識內地的社會風貌及民生發展,在學校得悉有「文憑試收生計畫」後,便萌生了報名念頭。

中游成績入讀心儀科
  
  「我的文憑試成績只有二十一分,分數一般,雖然可以入讀本地大學的某些課程,但並不能直接入讀法律系。幸好我在考試前已在網上申請『文憑試收生計畫』,並繳交報名費。在文憑試放榜後不久,我便收到中國政法大學的錄取通知。」 

 內地大學以普通話教學為主。馬曉淇坦言,她以往就讀英文小學及中學,即使小學及初中有普通話科,但也不常用,一下子要轉用普通話學習,實在需時適應,「不過,大部分教授的普通話都標準,不會有口音,所以比較容易習慣。」

內地法律人才需求增

  在出路方面,馬曉淇指出,兩地的法制不同,不能直接銜接。如果要回港做執業律師,須通過考取法學專業證書(PCLL)或其他課程獲得香港律師資格。學生亦可在內地成為律師,並持有五年在內地的執業經驗,再通過認可資格考試,便可在港執業。

  「雖然我不能直接回港從事法律行業,但內地和香港的經貿往來愈來愈密切,未來對內地法律人才的需求亦會增加,而法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相信可以幫助我在其他學科的研究。」

  香港及內地院校在升學銜接上,互認學士學位及以上的資歷,所以兩地認可院校的學士學位或以上程度的畢業生,可申請到另一地的院校繼續升學。馬曉淇說,在大學課堂學習時,對政治和政策較有興趣,所以一直希望可以跨學科,在其他領域上進修。因此畢業後便選擇回港,於中文大學修讀中國研究碩士課程,藉此認識和了解中國如何影響香港未來的政策。

記者:方麗盈 圖:受訪者提供、星島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