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5.08
白話文閱讀理解
〈下雨天,真好〉 琦君
(1)我從來沒有抱怨過雨天,雨下了十天、半月,甚至一個月,屋子裏掛滿萬國旗似的濕衣服,牆壁地板都冒着濕氣,我也不抱怨。我愛雨不是為了可以撐把傘兜雨、聽傘背滴答的雨聲,就只是為了喜歡那下不完雨的雨天。為甚麼,我說不明白,好像雨天總是把我帶到另一個處所,離這紛紛擾擾的世界很遠很遠。在那兒,我又可以重享歡樂的童年,會到了親人和朋友,遊遍了魂牽夢縈的好地方。優游、自在。那些有趣的好時光啊,我要用雨珠的鏈子把它串起來,繞在手腕上。
(2)今天一清早,掀開簾子看看,玻璃上已灑滿了水珠,啊,真好,又是個下雨天。
(3)我那時才六歲呢,睡在母親暖和的手臂彎裏,天亮了,聽到瓦背上嘩嘩的雨聲,我就放心了。因為下雨天長工們不下田,母親不用老早起來做飯,可以在熱被窩裏多躺會兒。我捨不得再睡,也不讓母親睡,吵着要她講故事。母親閉着眼睛,給我講雨天的故事:有個瞎子,雨天沒有傘,一個過路人見他可憐,就打着傘送他回家。瞎子到了家,卻說那把傘是他的。他說他的傘有兩根傘骨是用麻綫綁住,傘柄有一個窟窿。說得一點也不錯。原來他一面走一面用手摸過了。傘主笑了笑,就把傘讓給他了。
(4)我說這瞎子好壞啊!母親說,不是壞,是因為他太窮了。傘主想他實在應當有把傘,才把傘給他的。在熹微的晨光中,我望着母親的臉,她的額角方方正正,眉毛細細長長,眼睛瞇成一條綫。我的啟蒙老師說菩薩慈眉善目,母親的長相一定就跟菩薩一樣。
(5)雨下得愈來愈大。母親一起牀,我也跟着起來,顧不得吃早飯,就套上叔叔的舊皮靴,頂着雨在院子裏玩。我把阿榮伯給我雕的小木船漂在水溝裏,中間坐着母親給我縫的大紅「布姑娘」。繡球花瓣繞着小木船打轉,一起向前流。
(6)五月黃梅天,到處黏糊糊的,母親走進走出地抱怨,父親卻端着宜興茶壺,坐在廊下賞雨。院子裏各種花木,經雨一淋,新綠的枝子頑皮地張開翅膀,托着嬌艷的花朵,父親用旱煙袋點着它們告訴我這是丁香花,那是一丈紅。大理花與劍蘭搶着開,木樨花散布着淡淡的幽香。牆邊那株高大的玉蘭花開了滿樹,下雨天謝得快,我得趕緊爬上去採,採了滿籃子送左右鄰居。玉蘭樹葉上的水珠都是香的。
(7)唱鼓兒詞的總在下雨天從我家後門摸索進來,坐在廚房的條凳上,唱一段〈秦雪梅吊孝〉、〈鄭元和學丐〉。 母親一邊做飯,一邊聽。晚上就在大廳裏唱,請左鄰右舍都來聽。寬敞的大廳正中央燃起了亮晃晃的煤氣燈,發出嘶嘶的聲音。煤氣燈一亮,我就有做喜事的感覺,心裏說不出的開心。雨嘩嘩地愈下愈大,瞎子先生的鼓咚咚咚地也敲得愈起勁。唱《孟麗君》,唱《秦雪梅》,母親和五叔婆聽了眼圈兒都哭得紅紅的,我就只顧吃炒米糕、花生糖。父親卻悄悄地溜進書房作他的「唐詩」去了。
(8)八、九月颱風季節,雨水最多。那時沒有氣象報告,預測天氣好壞全靠有經驗的長工和母親抬頭看天色。雲腳長了毛,向西北飛奔,就知道颱風要來了。走廊下堆積如山的穀子,幾天不曬就要發黴,穀子的黴就是一粒粒綠色的麴。母親叫我和小幫工把麴一粒粒揀出來,不然就會愈來愈多。這工作真好玩,所以我盼望天一直不要晴起來,麴會愈來愈多,我就可以天天滾在穀子裏揀麴,不用讀書了。
(9)如果我一直不長大,就可以永遠沉浸在雨的歡樂中。然而誰能不長大呢?到杭州念中學了,下雨天,我有一股淒涼寂寞之感。
(10)有一次在雨中徘徊西子湖畔。我駐足凝望着碧藍如玉的湖水和低斜低斜的梅花,卻聽得放鶴亭中響起了悠揚的笛聲。弄笛人向我慢慢走來,低聲對我說:「一生知己是梅花。」①
(11)我也笑指湖上說:「看梅花也在等待知己呢。」衣衫漸濕,我們才同撐一把傘歸來。
(12)那是許多年前的事了,笛聲低沉而遙遠,然而我卻仍能依稀聽見,在雨中……
(為方便文章設題,文章經過刪改)
註①「一生知己是梅花」出自於晚清名將彭玉麟的作品《千古梅香氳寒溪》,全詩為「一生知己是梅花,魂夢相依萼綠華。別有閒情逸韻在,水窗煙月影橫斜」。彭玉麟與青梅竹馬的梅姑不能長相廝守,心上人先他而去,他在墳前暗許心願,要一生畫盡萬幅梅,來解開相思的愁結。即使後來年邁辭官,他仍在居所旁植遍梅花,直至終老。
練習題
1. 根據文章內容,將文章分成五個不同的部分,並填寫各部分的段落大意,完成下表。(8分)
部分 |
段落 |
段落大意 |
第一部分 |
a. 第________段 |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部分 |
c. 第________段 |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部分 |
e. 第________段 |
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四部分 |
g. 第________段 |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作者在文中如何刻畫母親的形象?(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如何借「雨」表達思鄉之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據文章內容,判斷以下陳述。(4分)
|
正確 |
錯誤 |
無從判斷 |
a. 「我」認為瞎子偷了傘主的傘,所以他很壞。 |
〇 |
〇 |
〇 |
b.母親與五叔婆因為聽鼓兒詞,所以不吃炒米糕、花生糖。 |
〇 | 〇 | 〇 |
5. 作者在文末突然提到西子湖畔的梅花,抒發了甚麼情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
部分
段落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
第1-2段
作者借雨天寄託對美好童年的懷念。 第二部分
第3-5段
作者回憶兒時在故鄉與母親度過雨天時的溫馨片段。 第三部分
第6-9段
作者再回想與家人在故鄉一起賞雨的美好童年回憶,為下文獨自到杭州念中學作鋪墊,抒發身在異地的淒涼寂寞之情。 第四部分
第10-12段
作者寫長大後在雨中徘徊西子湖畔的經歷,抒發渴望有人明白自己思念故鄉及家人的孤寂之情。 - 作者筆下的母親十分疼愛她,平日母親為生活勤勞,在雨天時也會讓孩子睡在她的手臂裏聽故事,即使作者不讓她睡,吵着要她講故事,她仍然會付出自己休息的時間,耐心地將故事娓娓道來,可見其善解人意的一面。(2分)作者認為母親所說的故事主角瞎子奪走傘主的傘是不好的表現,母親卻認為瞎子因為窮才會奪傘,而傘主也理解瞎子的困境,因此讓傘給瞎子,這突出了母親對身邊事物及人都充滿同理心的形象。(2分)另外,作者亦仔細形容母親外表與菩薩一樣慈眉善目,深化了母親心地善良的性格特徵。(1分)
- 雨是貫穿全文的綫索(1分),作者先在第二段寫要用雨珠的鏈子把往事回憶繞在手腕上,帶出了全文的提綱,繼而寫出種種兒時情趣,抒發對故鄉的懷念(1分)。然後,作者寫自己的回憶都與雨天的故鄉關係密切,因而下雨天亦寄託了作者對成長時光的眷戀(1分),如文中詳寫了睡在母親暖和的手臂彎裏聽故事、在水溝漂小木船、與家人在家中聽鼓詞、在家撿麴等片段(1分)。這些美好的故鄉回憶與作者日後到杭州念中學的生活成為強烈對比(1分),作者繼而抒發對故鄉和父母的深切思念,以及身在異地的寂寞之情(1分)。
- a. 正確
b. 無從判斷
- 作者琦君引用晚清名將彭玉麟名句「一生知己是梅花」(1分),彭玉麟在自身作品寄託了他與梅姑不能長相廝守的哀傷及思念,他一生畫盡萬幅梅,來抵抗相思的蝕骨煎熬(1分),而作者琦君自一九二八年舉家遷居杭州,在一九四九年搬到台灣定居後,也是再難以返回他童年時所度過的故鄉,所以借梅花表達對故鄉及童年的思念(1.5分),也抒發渴望有知己明白自己思鄉之情(0.5分),最終寄託出她內心一直以來的孤寂落寞(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