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 切斷供應鏈 窒礙國際分工
2020.05.06

封面專題

全球化+現代中國+公共衞生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令全球需求下跌,內地許多工廠延遲復工,再加上交通限制影響物流,致供應鏈遭受嚴重衝擊。

這場疫症除了重創全球旅遊業、製造業與零售業,亦激起大眾對全球化與反全球化的反思。有人認為過去的全球供應鏈太過側重及依賴中國,觸發各國政府及企業檢討重組健康完整的供應鏈,如移往柬埔寨、越南等其他亞洲國家。中國政府正面臨其在全球經濟中,角色轉換之挑戰。

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我們的供應鏈中,中國供應商相對更重要,但我們在韓國有很好的業務,在韓國也有供應商,在意大利也有供應商,在那裏也有很好的業務。我們須要關注事情的發展。

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世銀將會調低全球經濟增長預測,至少今年上半年預測將會調低,部分原因是中國經濟。很多中國產品都是空運到世界各地,但由於多家航空公司因應疫情,暫停往返中國航班,各界擔心或會影響全球供應鏈。

美國聯儲局前主席耶倫:疫情構成全球風險,相信會對中國至少一至兩季的經濟增長造成重大影響。由於中國在全球經濟地位重要,疫情必然產生溢出效應。不過,過去的流行病經驗表明,疫情對經濟影響短暫,不會造成持久的經濟影響。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全球化時代,各國利益深度交融,產業鏈、供應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面對疫情,試圖人為切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甚至鼓噪「轉移」、「脫鈎」,既不現實,也不明智。目前並沒有出現產業鏈、供應鏈因疫情影響,從中國向外部大規模轉移的現象。

評級機構穆迪副總裁波吉爾:已經有證據顯示,供應鏈受到干擾,其中包括中國以外的供應鏈。鑑於中國的重要性和它與全球經濟的緊密聯繫,中國長期封城將會造成全球性的影響。

供應鏈斷裂 觸發生產綫遷移

背景:供應鏈的形成

建立供應鏈的目的是,以最小成本、最高效益地配合市場供應與需求, 提高生產效率,改善人民生活水準。在全球化格局之下,生產供應鏈錯綜複雜,一個製成品的零配件來源可能涉及數十個國家;比如智能手機,硬件來自美國,但晶片來自韓國和台灣,拍攝鏡頭和感應器則來自日本,最後在內地組裝生產,而且很多時候,一個產品之下,零部件亦有零配件,如此三到四層展開。

中國不僅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更是最大的「工廠」。在全球500種主要工業品中,中國佔逾200種產品產量,居全球第一,既是多數主要工業品供應鏈上游最大的供應方,又是下游最大的需求方。



現況:工廠停工 零件供應中斷

對於全球汽車工業來說,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不言而喻。武漢是中國汽車製造業的主要中心之一,法國的雷諾和標緻、德國的大眾和寶馬等,均在武漢設有工廠。而南韓現代汽車(Hyundai)及起亞汽車(KIA)因中國零件供應中斷,導致南韓本土部分工廠亦要停工。

至於電子產品的情況更不在話下,蘋果、三星等大廠無一倖免,不少連鎖電器商、電腦商場等開始出現筆記簿型電腦貨源短缺。最近,可口可樂公司亦指出由於新冠肺炎爆發,其原料三氯蔗糖的供應商在生產和出口上延誤,若疫情持續,可能影響供應。



分析:疫情如何衝擊供應鏈

中國各地為防止疫情擴散,對居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對外來人員的進入進行嚴格限制及隔離。這些措施,加上交通方面的限制,導致工廠春節後復工情況極為緩慢,因而波及全球經濟。

隨着疫情在全球大規模擴散,各地紛紛進行封關抗疫,令全球運輸幾近停擺;物流和人流受到限制,對供應鏈造成更大衝擊。據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的數據,作為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場的中國,2月客運量按年減少80%;這種跌幅,相信正在歐洲及美國等地方重演。另外,疫情的不確定性使工廠面臨人力短缺的困境。市民可能因確診感染,或是接觸患者須受隔離而無法工作,使企業勞動力出現不足的情況。



影響:斷鏈或加速中美「脫鈎」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令全球供應鏈斷鏈、人員停止流動,全球經濟活動亦停滯,故多國央行紛以降息回應。不過,有專家認為最可怕的影響或許是「停滯性通膨」,意思是在經濟停滯,甚至衰退的情況下,物價依然不斷上漲。

另外,疫情或會加速中美兩大供應鏈脫鈎。許多跨國企業在中美貿易戰開始後,就減少在內地的營運比重,甚至開始逐步撤出;而內地爆發新冠肺炎後,生產活動幾乎停頓,跨國企業可能會脫離內地生產體系,因而帶動美國供應鏈的成長,促成產業及資金回流美國,加速兩地供應鏈「脫鈎」。



Mindmap: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美國聯儲局公布「褐皮書」,稱過去數周經濟以緩和至溫和的速度增長;又指疫情對旅遊業等產生負面影響,且有生產商擔憂供應鏈被中斷。褐皮書將疫情與美國大選列為潛在風險。

褐皮書為官方決策的參考文件之一,該報告披露,消費者支出整體有所回溫,但各地增幅不均;汽車銷售情況亦參差。旅遊業增長處「持平至緩和」,有迹象表明新冠肺炎疫情正對美國的出行及旅遊業產生影響。製造業方面,全國大部分地區製造活動正在擴張,但部分供應鏈因疫情而延遲,且有地區表示生產商擔憂供應鏈會在未來數周進一步被中斷。

資料來源:摘自2020年3月6日《星島日報》

多角度思考

1.
參考資料A,說明新冠肺炎疫情與全球供應鏈斷鏈有何直接關係?(8分)

2.參考資料B及個人所知,你認為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會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被取代嗎?(10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從資料A的地圖所見,除了中東及非洲外,世界各地很多國家(地圖中黃色標示)都會從中國入口生產零件,當中最大經濟體美國更超過30%。在全球500種主要工業品中,中國佔逾200種產品產量,居全球第一。故此,當中國爆發疫症,對居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又對外來人員的進入進行嚴格限制及隔離,令生產綫停頓,直接衝擊全球的供應鏈。

2.
同意:隨着中國的生產成本不斷上升,許多跨國企業在中美貿易戰開始後,降低了在內地的營運比重;加上內地爆發新冠肺炎後,生產活動幾乎停頓,企業開始意識到不能完全依賴中國作為「世界工廠」,跨國企業可能會脫離中國生產體系。
不同意:作為全球最大的製造國,中國有世界上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製造業體系,其完整的產業鏈優勢無可替代;同時,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成熟產業工人和領先物流服務體系,投資環境仍然是全球化企業的首選,短時間內難以被取替。

學習工具

全球供應鏈 議題分析



這議題的本質是甚麼?

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在內地、歐美、伊朗、南韓、日本及星加坡等地爆發。這場疫症除了重創全球旅遊業、製造業與零售業,因內地工廠未能正常運作,亦對全球的供應鏈造成極大衝擊。

過去的全球供應鏈側重及依賴中國,讓大眾反思全球化與反全球化,應否藉此次疫情重組健康完整的供應鏈。

議題相關單元

全球化
現代中國
公共衞生

持份者

‧跨國企業
‧發展中國家
‧發展中國家勞工
‧內地工廠
‧消費者
‧運輸業

相關概念

全球生產鏈 Global Production Chain


全球生產鏈是當今全球化的一種普遍經濟模式。它的特徵是將生產過程由單一企業分拆出來,再經由不同國家的分判生產商負責生產,形成一張串連各地的生產網絡。

經濟全球化令全球生產鏈快速發展,當中兩個最重要的因素,分別是航運和通訊技術的進步,以及愈來愈多國家放寬對貿易和外來投資的限制。因此,西方發達國家的跨國企業,愈來愈傾向將生產外判至發展中國家,以減省勞工成本,同時增加利潤。

關鍵詞

‧生活質素 Quality of life
‧改革開放 Reform and Open up
‧國家利益 National interest
‧經濟全球化 Economic Globalization
‧跨國公司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反全球化 Anti-globalization
‧國際分工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
‧相互依存 Correlation Dependence

你對此議題的見解為何?

﹙請填寫﹚

參考資料

‧世界工廠受疫情拖累 全球製造業供應鏈危機
https://youtu.be/lzN8ckOBr-Y

載自2020年5月6日《S-file通識大全》

文:時光 圖:星島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