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民生議題探究
2019.10.30

封面專題

今日香港+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能源科技與環境+公共衞生



土地問題彷彿成了香港一切問題的根源,剛於10月中出爐的《施政報告》使全城都聚焦在「放寬首置九成按揭樓價上限」,引起社會議論紛紛。其實,今次的《報告》還有不少值得大家關注的項目,細心檢閱思考,可發掘出不少通識議題供大家再作探究。

中原地產主席施永青:資本主義社會應該保護私有土地,土地擁有者應有優先發展權,政府不應該隨意剝奪;是否能夠收回土地,仍要看被收回土地人士的態度,若是有地產商採取司法覆核的方式,並非沒有理據,政府今次收地有機會收唔返。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政府部分政策措施能突破過往的思維,例如把「N無津貼」恒常化,回應了民間倡議多年的建議。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楚標中學校長黃錦良:支持將學習津貼恒常化,因為不少基層家庭,尤其是家中有幾個孩子的家庭,開學費用造成經濟壓力,因此對有需要家庭可以起到經濟紓緩作用。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企業可持續發展主管何美娟: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先導資助計畫對現時逐步推行電動車的實際困難能起積極作用,相信此計畫可為立法淘汰化石燃料汽車而鋪路。不過,本港現時僅有不足1%的發電量是由可再生能源產生,為了進一步紓緩氣候危機,本港應增加採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如太陽能,並提高使用比例。

立法會醫學界議員陳沛然:政府說會再推多些地區康健中心,希望衞生署做好協調工作,避免資源重疊。不過這些中心未有將家庭醫生加入核心團隊的基層醫療,是政策方向的錯誤。

今日香港

報告摘要:

‧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三類私人土地作公營房屋和相關設施發展;

‧加快出售「租者置其屋計畫」四萬二千個未售出單位;

‧增加過渡性房屋項目,在未來三年提供一萬個單位;

‧放寬由香港按證保險有限公司為首次置業人士提供九成按揭保險的樓價上限,由四百萬元提升至八百萬元。

探究議題:

1.增加土地供應的計畫,能否在短期解決目前香港人的住屋需求?當局有否為此提出一些補足的措施,如出售公屋和過渡性房屋,你認為計畫對房屋問題有多大程度的幫助?

2.
從正、反兩方面分析:提高九成按揭的樓價上限,是否一個可以紓緩整體市民住屋困難的有效方法?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報告摘要:

‧由2020/21學年起,學習津貼恒常化,中學日校、小學和幼稚園學生每年都會獲得二千五百元學習津貼;

‧調高在職家庭津貼金額至百分之廿五,兒童津貼大幅增加四成,以一個育有兩名合資格兒童的四人家庭為例,在計畫下可領取的最高金額將由現時每月三千二百元增加至每月四千二百元;

‧預留十億元為六百多所資助學校進行小型內部改裝;

‧為修讀可配合香港發展需要的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的本地學生提供獎學金;

‧未來五年會改造全港超過一百七十個康文署轄下的公共遊樂空間。

探究議題:

1.你認為政府增加學童津貼原意何在?金錢津貼對學童的個人成長有哪些關係?

2.
改善公共遊樂空間,如何能夠有助小朋友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成長?



能源科技與環境

報告摘要:

‧推出先導資助計畫,金額為二十億港元,協助在現有私人住宅樓宇停車場安裝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先導資助計畫為期三年,預計受惠車位有六萬個。

探究議題:

1.試分析由政府資助安裝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對城市持續發展有何果效?

2.有關設施率先在私人住宅停車場推行,你認為過程中會遇到甚麼困難?



公共衞生

報告摘要:

‧在六個地區增設康健中心,並在其餘十一區設立「地區康健站」;

‧於中醫教研中心提供超過六十萬資助中醫門診、推拿和針灸服務配額。

探究議題:


1.
地區康健中心和康健站,與本港沿用已久的醫療體制如何互補,以保障香港的公共衞生?

2.近年,香港在中醫門診、推拿和針灸服務的需求趨勢怎樣?你認為政府的資助會產生哪些效果?



Mindmap:《施政報告》:有關學童受惠措施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

特首林鄭月娥昨日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政策引起社會議論。香港民意研究計畫以電話及網上問卷訪問745名成年香港居民,結果顯示,今次《施政報告》的評分僅獲得29.7分,較去年大跌18.8分,創下新低。同時,6成半受訪者對《施政報告》不滿意,感到滿意的不足2成。

資料來源:「評分創新低僅29.7分 民調:6成半受訪者感不滿」
2019年10月17日《星島日報》

多角度思考

1.
資料A顯示的是甚麼事?你贊同香港學效嗎?原因為何?(6分)

2.根據資料B和你所了解《施政報告》的功能,你認為今次香港市民對《施政報告》的滿意度評分,反映了甚麼現象?(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澳門特區政府近十二年都每年派錢,人們對金額多少的關注度蓋過了其他政策措施,派錢成為澳門《施政報告》重點。至於是否贊同香港學效,同學可先考慮以下各點,再作回應:
‧派錢可收即時之效,例如叫人立時興奮,可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困難,甚至紓緩部分民怨,但是效力只能持續一段短時間;
‧如果想以派錢來刺激經濟,但這些金錢未必會流入本土市場發揮效用,反而有機會被用在旅遊上,「流失」在其他國家;
‧派錢可以是政府與社會分享經濟成果的方法之一,但未必能解決社會或經濟問題,故非理想的選擇。

2.《施政報告》是政府每年向公眾宣布未來將會推出的政策措施,主要目標包括解決社會現有問題,以及給予社會向前發展的方向。今次《施政報告》的滿意度大幅下跌至新低點,明顯是市民認為政府推出的政策措施,並未能滿足這兩項目標。

學習工具

《施政報告》議題摘要




這議題的本質是甚麼?

一年一度的《施政報告》出爐,例行工作是必須宏觀地「檢閱」政府在社會、經濟、民生、教育和可持續發展等幾個大範疇的政策措施,有沒有新猷或有沒有重大影響的安排;延伸思考社會早前倡議派錢的做法, 是否《施政報告》該做的重點。



議題相關單元

今日香港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能源科技與環境
公共衞生

持份者

‧特區政府
‧一般市民
‧家長和學生
‧金融銀行界
‧地產界人士
‧醫護專業
‧長者
‧長期病患者
‧車主
‧私人樓宇業主

相關概念

過渡性房屋 Transitional Housing


過渡性房屋是以其功能作歸類。由於香港公營房屋供不應求,輪候公屋「上樓」的時間是以年計,因此不少人都要住在劏房等面積狹小、環境衞生欠佳、租金又不便宜的地方。為了紓緩輪候公屋家庭和其他居住環境惡劣人士的生活困難,他們可以申請住進過渡性房屋,直至獲得編配公屋。

這些過渡性房屋所費資源不多,花在建築或改裝的時間較傳統樓宇快,例如可以由閒置的校舍、工廈或者十分突破的做法——貨櫃改建而成,以相宜租金出租予有需要的合資格人士。

關鍵詞

‧施政報告 Policy Address
‧土地供應 Land Supply
‧交通補貼 Transportation Subsidy
‧按揭貸款 Mortgage
‧地區健康中心 District Health Centre
‧在職家庭 Working Family
‧公共遊樂空間 Public Play Spaces

你對此議題的見解為何?

﹙請填寫﹚

參考資料

‧《施政報告》
https://www.policyaddress.gov.hk/2019/chi/highlights.html

‧預算案、星港派錢與亞太地區發展主義的回歸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預算案、星港派錢與亞太地區發展主義的回歸/

載自2019年10月30日《S-file通識大全》

文:許少媚 圖:星島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