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龍舟樂
2019.05.21

登上私家龍與龍同樂

  你知道龍舟也有「公私之分」嗎?每逢端午節,香港各區會舉辦大型龍舟賽事,吸引大批市民在河道兩岸或海旁觀看。當中在香港仔避風塘,有全港規模最大的「私家龍」龍舟競技。為了讓人了解私家龍的特色,香港仔龍舟競渡大賽委員會特意在賽前舉行「私家龍同樂日」,讓大眾體驗划龍舟的樂趣。


扒私家龍 感受漁民文化

  龍舟一般分為「公家龍」和「私家龍」,「公家龍」是指一式一樣的龍舟,而「私家龍」就是屬於龍舟隊伍、有團隊特色的私家龍舟,造價可達二十萬。與纖維製成的「公家龍」不同,私家龍的零件可自行訂造。龍舟隊因應隊員的體格,訂造長度、闊度和深度不同的龍舟,配上形態各異的手雕龍頭,展現私家龍的個性。

  在龍舟普及成大眾競技運動之前,已是漁民的熱門活動。舉行至今過百年的香港仔龍舟競渡大賽,保留傳統漁家端陽文化。來自漁民世家的教練鄭文達(達仔)(左圖)指,以往漁民「沒事做便去扒龍舟」,端午節更會出動整個家族一起參賽,場面十分熱鬧。

 

龍舟——漁民吉祥物

  對於漁民來說,龍舟可不是一件參賽工具,而是神聖的吉祥物。達仔指隊伍平日練習時,不會安裝龍頭及龍尾在船上,怕弄花它們。比賽前會進行拜神儀式,包括找道教師傅為龍舟開光及點睛,下水後亦會拜北帝及天后,拜神時更會將龍舟前後移動三次,像是鞠躬三次一樣。

  「以前有女士不可碰龍舟的禁忌,即使穿了鞋也不能。因為漁民相信龍舟陽氣太厲害,不喜歡女士碰它。女士懷孕時更不能碰龍舟,怕令胎兒流產。後來龍舟競技普及化,有男女子混合比賽,就不再有此禁忌。」

 

漁民教練說故事

  出身在漁民家族的達仔,小學時代便跟爸爸上龍舟。因年紀太小,那時達仔只能坐在船尾感受船速:「舊式學習方法是坐在船尾觀察,他們不會仔細教你扒龍舟的動作。直到我中三有氣有力,才慢慢坐前試扒。」看着自己的「叔伯兄弟」勝出大大小小的比賽,達仔好奇他們怎樣扒得又快又有默契,希望以科學化的方式看待龍舟,將扒龍舟傳承下去。

  「參與長途龍舟比賽會有策略地分布體能,例如起步時用全力再加高頻率的扒槳,快速起動龍舟。中途會轉慢扒槳的頻率,但划的幅度較大,體能沒下跌得那麼快,卻能保持船速。」

●達仔希望通過同樂日,將扒龍舟的樂趣傳遞給大眾。



扒龍舟四部曲

扒龍舟可不是亂扒,動作可細分為四個步驟:

1. 準備姿勢:下手手握着接近槳葉的位置,距離約一個拳頭位。上手虎口位勾在T字形槳柄上,再用手指包着槳柄。下手要伸直,上手則微曲。槳葉微微向前傾斜,這樣才可划水。

2. 入水:把槳葉放在水中,水要蓋過葉面。

3. 拉水:把槳葉向後拉。這是唯一令龍舟向前進的動力,拉水時不能太慢,要一下子扯過去,才能抗衡水阻。

4. 起水:把槳抽起。

做齊這四個步驟,才算是成功扒了一槳。

●握槳方式的正確姿勢,在旁邊看起來像是英文字母「A」字。

 

多功能槳法

  扒龍舟槳法分好幾種,如前槳、後槳和橫槳,分別令船往前、後及橫移。不過比起令船移動,學懂用「閘水」方法把船停下來更為重要。在航行途中前面若有大船經過或有障礙物,教練就要大家「閘水」,此時全部划手把槳放下水,阻擋水流,船就會快速停下來。

 

後記:逆流記者

  採訪當日有機會登上鄭氏家族的私家龍,當一次「逆流記者」。看上去不太「穩陣」的龍舟,起動卻出奇地穩定。貼近船邊坐,海水就在咫尺之間,腦海幻想自己能像電視選手一樣划出水波,手卻不聽使喚,像在替海浪搔癢。跟隨教練的節奏,一下一下地為龍舟加速,竟逐漸有了征服大海之感。回程一口氣扒了三百多米,二十多人齊聲數數,「團魂」在海浪中爆發。

 

私家龍同樂日

  若想感受扒龍舟的氣氛,可參與私家龍同樂日,屆時教練將教授握槳及划法,也會分享漁民龍舟隊的軼事。

 

日期及時間:

5月25日(六):中午12時至下午2時;下午4時至6時

6月1日(六):下午2時至4時

有興趣的同學可掃一掃QR Code報名。

*年滿16歲才可進行扒龍舟體驗。

文:胡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