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粵讀中文jyut6 duk6 zung1 man2
2019.05.14

 

首辦粵音測試 傳承粵語地位

  真人真事:幾個中學生以普通話閒聊,外人好奇問道為何不說廣東話,回答是:「廣東話好『娘』囉。」

  本港百分之九十五的人以粵語為主要語言,單看數字,粵語看似是強勢,可是「粵語將逐漸被取代」的說法令人擔憂。一班有心人願意盡一分力,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試小組下月中舉辦首次粵語朗讀測試,望能藉此為口語水平建立統一標準,把粵語發揚與傳承下去。

 

坊間首個朗讀測試

  「粵音朗讀測試」是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試小組首創,小組成員劉擇明(下圖左二)表示,朗讀能客觀和準確地評核考生的口語水平,制定劃一並具參考價值的成績,令僱主對僱員的口語能力有更清晰的認知,但這方面的測試一直被忽略。第一次測試的反應非常熱烈,迅速滿額,下一期測試暫定在十一月。

●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試小組成員,由來自中大的任教老師及研究生組成。

 

考核內容:單字、多音節詞、篇章

  朗讀測試分為甲、乙、丙三部分。在甲部,考生須朗讀四十個單字,考題取自「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全為初小程度。乙部為多音節詞,皆是基本日常用語,劉擇明說:「不只是考他們單字的發音,而是要他們讀到香港慣用的讀法,因為某些字會有特殊讀音或變調。」例如「燒賣」要讀作「siu1 maai2」,而不是「燒邁」;「朱古力」應讀作「zyu1 gu1 lik1」而不是「朱估力」,與字典上標明的讀音不同。

  丙部則為篇章朗讀,包括新聞稿、文學作品、立法會演講和網絡文章等,考生要朗讀兩篇分別為口語體與書面語的文章,「許多接受內地或普教中教育的人,未能掌握書面語的讀音,而在香港接受教育的人,亦可能因為少接觸本地媒體而無法辨別口語的基本用字。」評核內容甚為生活化,不會出現生僻字詞。

 

粵音測試的考材範例:

甲部單字

賓 穴 恐 夠 狡 辱 藹 責 菌 羨

綱 曹 枴 待 峽 速 尤 距 軍 嬰

 

乙部多音節詞

冬天 扇葉 阿媽 燒賣 出去 公里 同事 希望

外邊 天空 餐廳 附近 的士 遊戲 電視 見到

 

丙部篇章朗讀

●口語體:

  相比南韓同台北,我哋嘅人口同戲院座位嘅比例屬於偏低,只係高過胡志明市同雅加達呢啲發展中嘅地區。從戲院商會所面對嘅難題可以見到,扶助電影業須要响方方面面落工夫,不單止要培訓人才,仲要增建設施,畀香港人成為電影欣賞者或者消費者。

 

●書面語:

  睡眠對學習的影響為何?楊建銘教授表示有研究證實,「快速動眼期」的睡眠品質對於學習有所影響。當人們學習完新事物之後,若快速動眼期的睡眠品質不佳,會影響學習內容在大腦中的記憶程度。


評核標準:廣泛使用

  正音和懶音,看似是二元對立,其實硬要使用正音,實屬不必,劉擇明表示,「標準就是,廣泛使用的音,我們都會考慮。」由於語言不停變化,有些字詞讀音早已與正音大相徑庭,「硬要標榜所謂的正音,其實是偏離了正常人的用法,我們覺得不應該鼓勵。」一些約定俗成的讀音不會扣分,但如把「恒生」念作「痕身」則不能接受。

「粵語將死」係真唔係?

  近年,常有人指「粵語將死」,各小組成員都對這種論調予以嚴厲批評,「說粵語就死的論調,其實是謀殺粵語的其中一個殺手。」他們認為粵語仍是強勢語言,現時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口都說粵語,並且有自己的文字、報章和電台,與「弱勢」二字,根本沾不上邊。儘管近年的政策常被指側重普通話,憂慮粵語被普通話取替的聲音亦時有耳聞,但小組成員對前景仍感到樂觀,希望將粵語傳承下去。


「一哥」都愛都愛廣東話

  說「墨演米綫」的人,或許未必通過粵音測試;母語非廣東話的「全方藝人」布偉傑「一哥」說得一口流利粵語卻有目共睹、親耳聽聞。他在大學時已修讀中國文學,對粵語情有獨鍾;近月甚至組成樂隊「港三港四」,他正在學習以廣東話填詞,還打算修讀中國文學的碩士課程,深入鑽研廣東話與漢字的歷史。一哥對粵語的感情,可能比一些香港人還深厚。

 

大學主修中國文學

  「我好鍾意畀人知道自己識講廣東話。」一哥直截了當地說,他對粵語既有熱誠,亦具天分。一九九五年他初次來港,以教會的書和錄音帶作教材,一年半後,已能以粵語應付日常溝通,速度之快,叫人吃驚。除了對粵語感興趣外,他對中國文學亦甚有研究,在美國猶他州大學修讀中國文學,課程以普通話為主,設有大量歷史與文化課程,並須同時以讀報的方式學習繁體和簡體字,課程要求令人咋舌,但一哥輕描淡寫的道:「同一時間學習兩者,很快便能習慣繁體和簡體的分別。」語言天分之高實在令人艷羨。

 

叫「凍鴦少甜」 侍應驚喜

  粵語和英語在發音方法與聲調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以為有許多讀音曾把他難倒,怎料一哥說「其實冇乜大難度」,唯一一個「觀」字算是較難發音。他又提及,每次到茶餐廳,侍應姐姐看到外國人,少不免擔心無法溝通,此時,他便會趁機不慌不忙地喊:「一杯凍鴦少甜。」這時侍應看到「鬼佬能說廣東話」通常都會舒一口氣呢。不過一哥亦指出,身邊的朋友仍會說他有懶音,偶爾需要旁人提點改正,「與英語和普通話比較,粵語較少鼻音,並且多用胸腔與喉嚨發聲。」這些分別,即使母語為粵語的人,也很難察覺得到。

●布偉傑使用手機通訊軟件時,也是以廣東話與人「傾偈」。

 

喜愛粵語有歷史夠活潑

  一哥強調:「語言是一個習慣。」學習外語,關鍵是要在生活上多說。他也留意到有些小朋友因接受普通話教育,所以父母也只和他們說普通話,坦言十分可惜。「宋朝的詩,要用廣東話讀才押韻,所以廣東話是很有歷史,在全球各地,說廣東話的人比說普通話的人多。」廣東話的語音變化比普通話多,形容詞亦很豐富活潑,他直言「鍾意廣東話多過普通話」。粵語之美,連外國人也能細味,香港人似乎更應着力保育屬於我城的語言。

文:盧乙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