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丟棄的電子產品去了哪裏?
2019.03.04

通識概念

News

東京將於2020年舉辦奧運會以及殘奧會,各項賽事的獎牌將由回收得來的電子垃圾製造而成。東京奧委會表示,回收活動早於2017年4月開始,在日本各地的郵局、電訊公司、大學設收集點回收民眾的電子廢物,包括手提電腦與智能電話。截至去年10月,已經成功收集約47,488噸電子廢物,而智能手機的回收量超過500萬部。經過將近兩年的回收期,銅的回收量已達標,至於金和銀則預期今年三月達成。



相關概念:電子垃圾

電子垃圾是指被廢棄的電子設備,這些報廢的電器含有大量重金屬,除了可重用的金銀銅,還有會釋出有毒氣體的鉛和水銀,若處理不當,將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威脅人類健康與生態平衡。

現時科技日新月異,電子產品推陳出新,全球的電子廢物量正在迅速增長,根據環境保護署的統計,香港每年大概產生70,000公噸電子垃圾;為了以可持續發展的方式妥善處理被棄置的各類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畫已於去年8月實施俗稱「四電一腦」的徵費計畫,規管供應商、銷售商、回收商三方的責任,管制範圍包括冷氣機、雪櫃、洗衣機、電腦、電視機、打印機、掃描器及顯示器。供應商出售上述電器時,須向環保署支付循環再造費,銷售商須上門為顧客處理舊電器,而回收商則須取得廢物處置牌照才能貯存和處理電子垃圾。

「四電一腦」徵費計畫在多大程度上能有效減廢?

載自2019年3月4日《S-file通識大全》

文:盧乙彬 圖:星島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