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2.19
校歌唱出 山村風情
●村校旁的翠綠群山。
鳥語花香、草木扶疏,既見於村校,也聞於村校的校歌。縱然為數不少的村校不敵時代洪流而停辦,但通過當中的校歌歌詞,我們仍可窺探村校面貌,以至香港的昔日風光。由藝術團隊「香村」主辦,現正展出的「有你有我有田有山有水有意」村校校歌展,搜集其中九所村校校歌,並邀請舊生回校重唱錄下片段,讓觀眾從中觀照現狀,反思城市變遷。
舊生分享村校情懷
在村校校歌歌詞中,除可認識鄉村地理外,也能了解鄉村教育對村童的期望,而這些都是香港教育、歷史和社會發展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展覽,觀眾可多角度了解村校和校歌,除展出村校舊生重唱校歌的影片和照片外,也包括舊生分享音樂會、村校今昔論壇、在地村校舊生導賞等活動,讓大家重新想像村校的優美環境及深厚人情和細思香港變遷。
「香村」創始人史嘉茵於去年六月發起村校校歌收集計畫,通過村民和相關社區組織,與團隊另一成員蔡旭威四出尋找對校歌還有記憶的舊生,錄下他們重唱校歌的片段。對村校校歌的關注,始於她與朋友在二○一三年到已廢棄的坪洋公立學校,舉辦以想像閒置空間的可能性為主題的「空城藝術節」時,認識了第一首村校校歌:「當時有數十名舊生回校一起唱校歌,單是事情本身已讓我很感動。」那時開始,她注意到村校校歌與市區學校校歌截然不同的歌詞:
〈坪洋公立學校校歌〉(節錄)
雲山蒼蒼碧樹茫茫
田疇樹綠稻麥飄香
●蔡旭威(左)和史嘉茵。
●舊生受邀回校,與學生一起唱起母校校歌。
歌詞讚美校園環境
歌詞會讚歎校園四周環境的優美,令一直在城市讀書的史嘉茵十分驚訝,「村校校歌與我一向認知的校歌大不相同,驅使我了解其他村校的情況。」在城市發展洪流中,不少村校均先後被淘汰,更鮮有人記載。史嘉茵擔心,倘若再不收集村校校歌,恐怕將來會完全消失。綜合她收集所得,她發現一些共通點,例如校歌都會記錄村校坐落的方位、坐擁的景色及該校的校訓。以其中一所她曾到訪,位於梅窩的黃公田六村學校校歌歌詞為例:
〈黃公田六村學校校歌〉(節錄)
矗立銀礦灣
環境優美 空氣清新
禮、義、廉、恥為校訓
從歌詞看時代和城市變遷
在搜集村校校歌的過程中,史嘉茵觀察到一些時代和城市的演變:「以茶果嶺的四山公立學校為例,因當年學校正正位處海邊,故校歌歌詞亦有記載『碧波海色』的四周環境。從前的海邊已變作馬路,所以當聽到舊生說『我們從前一放學就往海裏跳』時,根本難以想像,要重看學校的舊照片才能了解清楚。」城市變化之快,連青山綠水最終也只能成全基建發展。惟有在舊物裏,才有往事的憑據。
一次到清水灣中心學校的經歷,也使史嘉茵和蔡旭威印象深刻:「從前學校外是足球場,但當我們到校時,足球場已被堆得高高的泥頭淹沒,只剩校舍旁一處未被污染的夾縫。」泥頭掩埋的,何止是廢棄校舍,還是一代人的歷史回憶。
除了村校四周環境的轉變外,村校學童的身分也隨時代變更,蔡旭威以坪洋公立學校校歌為例:「坪洋有兩首不同時期的校歌。在舊版校歌中有提及『農莊子弟』,但新版已換成『勤勞子弟』,凸顯時代的轉變。」香港農業逐漸式微,連帶村民及其後代的農民身分,也紛紛隨時代巨輪前進而散失。
一切皆變 情懷未變
兩人均認為,聽着村校舊生唱回昔日校歌,教他們最為感動:「每一次看見舊生唱校歌,都深深感受他們對母校的強烈歸屬感。」即使舊生已經年華老去,但一唱回校歌便很興奮,並會訴說很多小時候在村校的往事。校歌,就有如大家的共同聯繫,「縱使他們未必會深究校歌歌詞的意思,但他們也會很激昂地唱,對自己的學校充滿自豪感;而且他們這份對母校、校歌的情懷很真摰,使我們非常感動。」
●村校舊生聚首一堂,在學校重唱校歌。
村校校歌的鄉土情
村校校歌內容大多勾勒學校的地理版圖和對村童的盼望;有些歌詞用字甚至是現在不常見的詞語,例如「楩枬」(音駢煎)為古書記述的一種樹、「黌(音洪)宇」意指校舍;曲調較多起伏跳動,同時和諧有序。從以下的選段中,不難看見當中濃厚的鄉土情懷:
〈蒲苔學校校歌〉(節錄)
維我蒲苔 漪歟盛哉
濟濟多士 樂育英才
春風時雨 桃李遍栽
楩枬呈秀 次第成材
〈四山公立學校校歌〉(節錄)
四山學校 茶嶺矗立
西連茜草 東連鯉門
巍巍黌宇 莘莘兒童
「有你有我有田有山有水有意」村校校歌展
日期:即日至2月28日
時間:每日早上十時至晚上六時(逢星期日休展)
地點:長春社文化古迹資源中心(西營盤西邊街36A後座)
費用:全免
嶺英學校 活出校歌精神
是次展覽涵蓋九所村校,大部分均已停辦,唯獨打鼓嶺嶺英公立學校仍在辦學。學校建於一九五八年,屹立打鼓嶺超過六十載,見證學校與地區的轉變之餘,也保留村校獨有的風土人情。嶺英的校歌,恍如一面鏡子,映照出嶺英學校與師生的好風光。
地靈人傑 造就村校獨特校歌
村校位置大多偏遠,周邊配套也不及市區學校;而作為村校之一的嶺英學校,同樣位處翠綠林蔭中,遠離都市煩囂。這對曾在村校就讀,並任教過三所村校的朱國強校長而言,倒是村校的優點:「在大自然的環境裏,學生的心胸會較廣闊,也較具靈性,使人更正面、開朗、樂觀。」在淳樸簡單的環境下,人際關係也更趨密切,師生普遍像家人般親密;就算是舊生,亦仍舊敬重老師,彼此感情深厚,多年不變。朱校長認為:「村校學生對學校充滿歸屬感,就算畢業後都會回校,因為學校滿載當年快樂回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十分和諧。」
朱校長表示,嶺英校歌曲詞多年如一,只有唱法上的少許分別:「雖然曲譜沒變,但當年師生們或有獨特的唱法,例如個別音節上的分別。始終當時由創作校歌的老師親自教學生唱,但現在是跟流傳下來的曲譜唱,在過程中產生了差異。」此外,校歌是按學校環境創作,包含學校的風景、學生活動的情況以及學校遠大的理想。因此朱校長相信學生唱起來會富有情感,甚至潛意識地將歌詞內化,成為學生心中抱持的目標:「例如歌詞提到要『努力向上』,對學生或多或少都有影響。」
〈打鼓嶺嶺英公立學校校歌〉(節錄)
嶺英公立學校 美麗輝煌
環繞着鼓嶺山光
我們修藏游息 興味深長
●打鼓嶺嶺英公立學校校長朱國強。
喜歡校歌 熱愛大自然
小六的賴咏琦和小五的吳鈺盈都表示,在學校會經常唱校歌,而她倆都同樣喜歡校歌,因為除了記錄老師和學生的種種外,還會提及美麗的校園。她們喜歡校園貼近大自然,而且有數量繁多的昆蟲和花朵。她們補充,平日除了研究植物和昆蟲的課外活動外,也會種植各式蔬菜水果,有時更會跑到離學校十分鐘路程的後山觀察動物,因此學校也有「森林學校」之稱。
賴咏琦(上圖左):
我們的學校不像市區學校般嘈雜,整個環境都很安靜優美,是很好的地方。
吳鈺盈(上圖右):
校歌會描述校園的美麗,所以我很喜歡校歌。
●大自然的環境,造就學生開朗、樂觀的個性。
單憑文字,難以完全感受村校校歌所帶來的觸動。立即掃一掃QR code,聽聽嶺英合唱團合唱校歌的悠揚歌聲:
村校知多點
村校多數位處新界偏遠鄉郊地區,以平房建築為主,為鄰近鄉村子弟提供教學。香港曾經共有百多所村校,大多在二次大戰後的二十年創辦,但因不敵時代變遷,多數村校都已停辦或改辦,現在只剩大約二十所村校留存。那些早已停辦的村校,即使校舍一直丟空,但因政策僵化,大部分都未能活化或改變用途,繼續淪為荒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