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襲港 揭衞生高風險
2018.09.19

封面專題

公共衞生+全球化

主題:對公共衞生的理解+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答案︰C

解說

香港登革熱疫情大爆發,本地感染個案累計已有29宗(截至9月12日),破歷年紀錄。要有效處理傳染病,就先要認識「傳染病鐵三角」。

傳染病鐵三角是指導致傳染病的三大因素︰病原體(微生物、病毒)、宿主(人類或動物)和環境(有利病毒傳播的條件)。傳染病是由侵入人體或動物的病原體所引致的疾病,但傳染病的病原體須要寄居於宿主身上才能生存和繁殖,再加上易於傳播病毒的環境,才能散播。只要控制其中兩個因素,就可達到預防傳染病的目的。







傳染病警告分級別

傳染病一直是現代社會非常關注的健康議題,即使在發達地區如香港,各種原有和新興的傳染病亦不時出現。根據世界衞生組織(WHO)2009年修訂的流行病警告級別,將流行傳染病警告分為六級:

‧一級:指雖然流感病毒在動物間傳播,尤其是禽類,但是未發現人類感染的病例。

‧二級:指某種動物流感病毒在家養或野生動物間傳播,且發現人類感染的病例。

‧三級:指某種動物或者人畜病毒混雜的流感病毒的傳播,已造成散發或局部範圍內的人類感染病例。

‧四級:指某種動物或人畜病毒混雜的流感病毒在人際間的傳播,已被證實可能引發社區級別爆發,甚至持續性疫情。

‧五級:指在同一地區至少兩個國家存在某種流感病毒的人際間傳播。

‧六級:指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地區發生某種流感病毒的人際間傳播,意味着全球性流感疫情的蔓延。

傳播速度最快的蟲媒傳染病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指出,登革熱的發生率在過去50年裏,增加了30倍,已成為全球傳播速度最快的蟲媒傳染病。近年登革熱更成為東南亞地區的風土病之一,如2013年在泰國、菲律賓、新加坡、越南、台灣等地爆發。

據世衞估計,每年全球有5千萬宗登革熱的病例,五分之二的人口有染病風險。在亞洲地區,登革熱死亡率介乎3.5%至5%;而受登革熱肆虐的地方,目前超過100個,主要集中在熱帶和亞熱帶的發展中國家。

登革熱肆虐的五大原因

香港登革熱疫情爆發,引起一定程度的社會恐慌,而促使今次登革熱爆發有以下五個主要原因,亦可見香港的衞生危機重重。

主因一:「誘蚊產卵器指數」失效

香港自2004年起,全面擴展監察白紋伊蚊工作,目前全港共有57個監察地點,運用科學方法取得蚊蟲繁殖的數據,再作出相應的滅蚊措施。而早前黃大仙和長洲出現較多登革熱個案,但兩地的「誘蚊產卵器指數」分別只錄到21.8%及11.8%,出現「指數低、蚊患強」的怪現象。及後有傳媒發現,原來兩區的蚊患黑點在誘蚊產卵器覆蓋範圍外,單看蚊患指數,容易誤判疫情,加上當局公布的數據滯後一個月,未能反映現況。

主因二:滅蚊技術落後

食環署雖有定期滅蚊,如噴殺蟲劑、設置蚊貼、滅蚊機等,但世衞早於2016年已公布這些傳統滅蚊法在防控登革熱上並無顯著成效,蚊蟲對化學藥劑已產生抗藥性。為預防蚊患,巴西、澳洲及新加坡等地已積極研究新技術,尤其着力「以菌制蚊」;技術人員將「沃爾巴克氏菌」植入白紋伊蚊體內,從而影響白紋伊蚊的繁殖能力及干擾病毒繁殖。相比之下,本港的控蚊技術可謂停滯不前。

主因三:全球暖化助長蚊蟲繁衍

蚊蟲在低氣溫的環境下,動作趨緩並進入休息狀態。研究顯示,若全球暖化升幅控制在攝氏1.5度,每年就能避免300多萬宗登革熱病例。可是,受到全球暖化與「聖嬰現象」的影響,暴雨風災等潮濕溫暖的環境有利蚊蟲滋生。而本港有傳播登革熱的蚊媒,如在有利環境,帶毒蚊又活躍,確存在大規模爆發風險。

主因四:衞生環境欠理想

香港雖是發達城市,但衞生環境與新加坡或日本等地方比較卻相形見絀。當地早已嚴格將垃圾分類,街道整潔,相反香港在大街小巷可見垃圾堆積,易引致蚊患。

主因五:未見有效疫苗

接種疫苗能有效降低患上傳染病的風險,但目前沒有有效預防登革熱的疫苗。在一些登革熱已成為風土病的國家,三年前開始使用登革熱疫苗,但其後發現疫苗存在安全隱患,只適用於曾經感染登革熱的患者,如從未感染的患者接種,反會增加感染重症登革熱的風險,不少國家紛紛暫停接種。

應對傳染病 全球化是助力?阻力?

傳染病在全球化下,因人口流動愈益頻繁而容易增加風險;但訊息全球化亦令大眾能迅速掌握和處理疫情。究竟全球化對防治傳染病是助力,還是阻力呢?

全球化有助防治傳染病

1.國際組織協調作用:傳染病議題涉及的持份者眾多,不是一個地區或國家能夠控制,國際合作組織便在當中扮演統籌和協調的角色。例如世界衞生組織和無國界醫生等,協助各國共同制訂有關公共衞生的國際協議及訂立衞生標準,如《國際衞生條例》是一項對世衞所有會員國具有約束力的國際法律,使全球能共同推行防疫措施,阻止大型傳染病爆發。

2.訊息流通增抗疫意識:科技資訊發達,國際間亦已設立通報機制,協助各國的防控工作做得更有效率。而在網絡及社交媒體普及下,疫症資訊更易流通,有助各地迅速掌握疫情,調整防疫對策,民眾亦能提高警覺性。

3.技術交流加快藥物開發:全球化能促進各國交流防止傳染病的醫療技術,如加快疫苗及藥物的開發,防治傳染病的散播。

全球化加劇傳染病擴散

1.人口流動加速疫症蔓延:在全球化的時代,人口流動性大,令疫症通過國際旅遊和貿易傳播至各地。尤其國際盛事期間,病毒可隨宿主遷移至人口密集地區,增加大規模爆發的可能。例如以往每年幾十至百多宗的登革熱個案中,超過95%是由境外傳入。

2.全球暖化問題嚴重:全球暖化使傳染源如蚊蟲等比以前活躍,增加出現傳染病的機會。隨着美國退出《巴黎協議》,減排目標未如理想,導致全球暖化問題惡化,可見將來的防疫進程更困難重重。

3.各國推卸責任:世衞及各地政府經常被批評對新型疫症反應緩慢,甚至束手無策,更有地方政府被指因政治及經濟利益等考慮而隱瞞疫情,影響防疫工作,全球協作的成效有限。而發展中國家欠缺資源和技術自行開發疫苗和藥物,藥廠亦考慮到其人民購買力低,未必願意投資研發,故一旦有傳染病爆發,便難以抑制疫情。



Mindmap:登革熱襲港原因分析



參考資料

‧衞生防護中心-健康資訊-傳染病
https://www.chp.gov.hk/

學習教材

議題分析


這議題的本質是甚麼?

香港登革熱疫情爆發,感染個案破歷年紀錄,從探討疫情爆發原因,帶出公共衞生危機,並延伸探討全球化與傳染病的關係。

這議題包含哪些相關概念?

(例)風土病 Endemic
亦稱地方性流行和地方病。在流行病學中,風土病指毋須從外界輸入,便能長期流行於特定地區,有一定數量患者的病症,病區範圍較為固定。以登革熱為例,因為東南亞不少國家(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老撾、泰國)的蚊蟲都帶登革熱病毒,登革熱便是這些國家的風土病。假若有國民曾到訪這些國家而染病返國,便是外地傳入,不屬風土病。

試舉出與議題相關的關鍵詞。

(例)
‧病菌 Germ
‧傳染病 Infectious disease
‧疾病控制 Disease control
‧衞生意識 Health awareness
‧藥物專利權 Patenting of drugs
‧醫療開支 Medical expenses
‧人口流動 Migration movement
‧跨境通報機制 Cross-border notification  mechanism

你對此議題的見解為何?

請填寫:

這議題是否重要?其發展有何影響?

請填寫: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一




資料二

本地登革熱疫情尚未停止!香港昨日再錄得新一宗個案,令本港今年已錄得二十九宗本地登革熱個案,十九人居住或曾到黃大仙,其中四人居住翠竹花園,情況令人擔心。黃大仙區議會昨日更發出緊急文件,申請逾二十九萬元撥款,購買約一萬五千五百支蚊怕水,在本月上旬向學校及居民派發,以加強防蚊措施,料有一百零六所學校及九千名居民受惠。

資料來源:摘自《星島日報》5-9-2018

多角度思考

1.根據資料,試解釋為何各界對近月香港登革熱的疫情特別關注。(6分)

2.參考資料及個人所知,你估計爆發登革熱對香港會帶來甚麼影響?(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根據資料一,香港自2001年至2017年,16年間,本地登革熱個案只佔總報告個案的百分之三,可見登革熱只是從外地流入本港的零星個案,不是流行風土病;
‧根據資料二,本港今年已錄得二十九宗本地登革熱個案,規模是歷來最大,令人憂心登革熱在社區爆發,當愈多人受感染,會令登革熱在香港成為風土病;
‧今次疫情在長洲的半郊區環境,增加滅蚊難度,帶有病毒的白紋伊蚊,可以經由渡輪等交通工具,由郊區流入市區。

2.

‧經濟方面,登革熱會打擊旅遊業,對以旅遊服務業為主的香港造成經濟損失;
‧社會方面,疫情不但令到社會不穩,香港公營醫療體系本已壓力沉重,一旦爆發大型疫潮,會增加醫療系統的負擔,政府亦需撥出額外開支控制疫情。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登革熱近日在港肆虐,揭示政府部門的滅蚊工作原來一直「各自為政」,其中獅子山公園附近一帶的滅蚊工作,已分為至少五個部門及兩個屋苑各自負責,但有部門未有除草及清理雜物。食物及衞生局署理局長徐德義昨回應稱,政府上月已重組跨部門會議,使政策更順利落實,務求做好防蚊滅蚊工作。

獅子山公園上周五起閉園一個月,本報昨日報道,獅子山公園附近地方,至少分為五個政府部門負責滅蚊工作,但有部門未有清理好除草及清理雜物。食衞局署理局長徐德義昨被問到,政府會否統一處理滅蚊行動時指,政府上月已重組跨部門會議,名為「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希望更能做好防蚊滅蚊工作。委員會的部門代表,分別來自發展局、地政總署、漁農署、教育局、建築署、土木工程拓展署、衞生署、康文署、渠務署等。

資料來源:摘自《星島日報》20-8-2018

多角度思考

1.參考資料及個人所知,你認為政府在處理登革熱疫情上有何可改善的地方?試提出兩項建議。(6分)

2.你認為個人、政府和國際三方面,可如何防範登革熱在社區爆發?(9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建議一:當局公布的誘蚊產卵器指數滯後,每次公布的都是上月數字,不利防蚊滅蚊,政府應擴大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地點,並引入實時指數,向大眾即時分享蚊患資訊;
‧建議二:政府滅蚊防蚊工作散落不同部門,各部門在其管轄範圍各自滅蚊,分工欠缺協調,政府應積極聯繫各部門,糾正不同部門各自為政的積弊。

2.
‧個人層面:公眾應做好防蚊措施,培養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清理積水和垃圾,同時緊密留意疫情傳播的最新資訊,加以警惕及提早防範;
‧政府層面:政府應向公眾發放有關的資訊和指引,加強公眾的關注,並在爆發疫情的地區全面滅蚊;
‧國際層面:做好國際協作,按通報機制,與各地區和世界衞生組織緊密聯絡互動情報,以控制疫情,避免向其他地區大規模擴散。

載自2018年9月19日《S-file通識大全》

文:龍 圖:星島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