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改善機制 杜絕虐兒悲劇
2018.01.24

時事論壇

今日香港+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新聞事件


五歲女童陳瑞臨懷疑受虐致死,加上其他類似個案的出現,引起全城關注虐兒問題。陳瑞臨的八歲哥哥同樣懷疑受虐,他所就讀的學校,原來早已察覺疑似虐待行為,雖然校方已將個案轉介社署,但後者指校方只作個案查詢,未繼續跟進。因此社會各界熱烈討論本港現有處理虐兒個案的機制,指出當中存在的問題,及提出建議解決方案,防止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葉建忠:事件反映現存機制含灰色地帶,不少前綫社工考慮個案不太嚴重後,選擇不作轉介,改為先向社署報告備案,以讓署方負責跟進,沒有料及署方會視之為「不須負責的諮詢」。

香港幼稚園協會會長唐少勳:現時幼稚園教師及校長只略懂危機處理的程序,如:發現學生有傷痕時拍照備證、必要時把學生送至公立醫院,但幼稚園教師從未受過相關的專業訓練,一旦發現懷疑個案,亦沒有可諮詢的對口單位及人員,以判斷應否舉報個案,幼稚園只能自求多福。

香港小童群益會代表岑麗娟:業界曾要求當局增加撥款,加強駐校社工服務等,雖當局稱已提供資助,但其實未夠學校聘請人員。

家庭議會主席石丹理:可考慮設立強制舉報制度,規定老師將懷疑被虐個案向學校及教育局通報。

教育評議會:希望當局針對近期虐兒致死個案,正視學生家庭支援系統現況,投放新增資源讓中小學增設社工,幼稚園亦落實一校一社工,改善教育心理學家服務多所學校的現況等。冀本港中小學倣效鄰近日韓及澳門地區,建立駐校醫療輔助系統,保障學童生命健康。

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徐英偉:政府非常重視兒童福祉,當局亦會跟教育局舉辦培訓,加強教師對虐兒認識,以便及早發現和介入。

想一想

本港應對虐兒個案的機制存在甚麼不足?你認為有哪些可行的解決方案?

載自2018年1月24日《S-file通識大全》

文:方俊希 圖:星島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