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6
新年快樂!校內試剛過去,不知同學表現如何?肯定的是,卷一閱讀卷文言文部分是不少同學的死穴,今期,與各位示範一款題型:論點題。
練習1(2012 DSE卷一題目)
故父母之愛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嚴刑者,民固驕於愛、聽於威矣。故十仞之城,樓季弗能踰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嚴其刑也。布帛尋常,庸人不釋;鑠金百溢,盜跖不掇。不必害,則不釋尋常;必害手,則不掇百溢。故明主必其誅也。是以賞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賞不遷,行誅無赦。譽輔其賞,毀隨其罰,則賢不肖俱盡其力矣。
《韓非子.五蠹》(節錄)
文中的色字部分,是以下兩題的考核範圍。主要的考核模式,是考問學生能否在論據中,推敲出論點。
1. 作者提及十仞之城和千仞之山,反映了他甚麼看法? (2分)(紅色字部分)
A. 判刑多少必須按罪行大小來決定
B. 刑罰必須統一而固定
C. 徵罰必須要執行,無人可例外
D. 設定法律必須嚴厲
2. 作者以布帛尋常和鑠金百鎰為喻,反映了他甚麼看法? (2分)(藍色字部分)
A. 徵罰必須要執行,無人可例外
B. 判刑多少必須按罪行大小來決定
C. 刑罰必須統一而固定
D. 設定法律必須嚴厲
難度甚高,對不?以下,我們跳進今年新增的範文考核部分,以「勸學」為例子,考問論點:
練習2(十二篇範文:勸學)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 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作者以「積水成淵,蛟龍生焉」,說明甚麼道理? (2分)
A. 客觀條件的好壞,可以輔助學習,可以利用它提高學習積累的成效。
B. 人必須要學習和不斷思考。
C. 學習要注意積累,只要不斷學習,才能有所成就。
D. 學習要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
答案:C
這一題,以「積水成淵,蛟龍生焉」這「論據」,測試學生是否能找出「學習要注意積累」這個「論點」。
答題
以下這個練習,看看你能否順利找到答案?(文章雖長,一點也不難,試一試!)
練習3(蕭源自擬練習)
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是何故也?以虧人愈多。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至入人欄廄,取人馬牛者,其不義又甚攘人犬豕雞豚。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至殺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馬牛。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矣,罪益厚。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
今有人於此,少見黑曰黑,多見黑曰白,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白黑之辯矣。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甘,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甘苦之辯矣。今小為非,則知而非之;大為非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
1. 作者以偷人桃李、雞鳴狗盜、取人牛馬和殺無辜者為喻,主要說明甚麼道理? (2分)
A. 所有的戰爭都是不仁的。
B. 攻伐他國者不懂分辨義。
C. 贊成義戰而反對不義之戰。
D. 損人愈多,愈不仁,罪愈重。
2. 作者以辨別黑白、苦甜以為類比,主要說明甚麼道理? (2分)
A. 所有的戰爭都是不仁的。
B. 攻伐他國者不懂分辨義。
C. 贊成義戰而反對不義之戰。
D. 損人愈多,愈不仁,罪愈重。
答案:1. D 2.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