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大研發低成本抗震土房
2017.08.14
2017.08.14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四年雲南省(1)發生六點一級地震,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師生到當地協助災後重建,為一對老夫婦設計及建造新型抗震夯土(2)農宅,逾九成建築材料是紅土,但具抗震性能,每方米成本低至九百四十港元。帶領項目的建築學教授吳恩融表示,希望教懂村民這項建房技術,好讓他們「自己房子自己建」,住得更有尊嚴,並坦言冀以己之力逐步影響國家扶貧抗震政策。
楊氏老夫婦對新土房十分滿意,尤其喜愛團隊為他們打造的採光通風中庭及屋外院子,兩(3)老常在該處編織竹籃、做手工活。
地理縱橫
(1)省:地方行政區域名稱,在「縣」之上,如廣東省。
古代藝術
(2)夯土:夯土建築是傳統建築技術,為使泥土緊密,防水滲漏而加以夯打,作用猶如現代的路基滾壓。
錯別字
(3)兩:容易與「倆」混淆。兩者都有「二」的含意,但「兩」只表示數目,「倆」則有「兩個」的意思,如「夫婦倆」、「母子倆」等。
中國傳統文化概念
中國建築不但提供實際的居住功能,本身也是一種藝術,具有獨突的美學特色。
例如我們可以從院落布局看出傳統藝術精髓。西方建築主要強調單體的體量和造型,比較起來,中國建築的單體變化較小,體量也不大。但這些相似的單體卻創造變化多端的庭院空間。一個建築組群往往由許多庭院組成,庭院又可以分主次──主要的庭院規模較大,位於中心位置;次要的庭院規模較小,圍繞主庭分布。巧妙的安排能營造「庭院深深深幾許」的詩畫感。
傳統建築也很講究色彩和裝飾。江南建築使用白粉牆、灰瓦頂、赭柱子,襯托小池、假山、漏窗、修竹,別有一番雅緻。建築的彩畫、木雕、琉璃瓦飾、磚雕等等也是獨具特色的細節,這些細節會因為地區不同而產生風格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