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橋梁 助求診求學 手語翻譯員 打破聽說障礙
2016.11.09

「唔該,我想要個豆腐火腩飯加底行街!」這句看似平常的說話,你有否想過「說得出、聽得到」並非必然?根據統計處資料,全港有15.5萬多位聽障人士,這群有耳難聽、有口難言的人賴以溝通的便是手語,而將健聽人士與聽障人士之間的鴻溝填平的,便是手語翻譯員;但聽障患者眾,手語翻譯員卻僅有五十多名,打破隔閡殊不易。

生涯規劃



龍耳中心手語翻譯主任馬芬燕,因家庭成員中有聽障人士關係,自小耳濡目染學習手語,於四年前以兼職形式踏入手語翻譯員的行業,並於兩年前正式成為全職手語翻譯員。



服務多元 儼如社工

手語翻譯員工作內容多元,除了基本工作將聽障人士所打的手語翻譯成說話外,有時還要充當社工,細心留意服務對象的表情和情緒,適時安撫。例如缺乏健聽家人的聽障人士在遇上突發事件時會較容易失去冷靜,所以翻譯員很多時要充當「臨時社工」,抹走聽障人士心中的不安和負面情緒。

不少人誤以為手語翻譯員只是在電視上翻譯時事節目或立法會會議過程,讓聽障者亦能接收資訊,但這只是工作的一部分,龍耳中心手語翻譯主任馬芬燕指,他們更多時候在幫助聽障人士踏入各個人生階段,「求診、求學、求職,甚至求救,無一沒有手語翻譯員的介入,聽障人士可在有需要時向不同的中心或團體遞交申請。因人手緊絀,我們會優先安排醫療相關的申請。」

與時並進 學譯潮語

手語的打法取決於「發言者」的居住地域、文化背景和習慣,無統一的準則和文法,簡單如「我想喝水」亦可以有千變萬化的打法,馬坦言這些「文化差異」對新手而言是一個大難題,故手語翻譯員須常抱持「三心兩意」——真心、耐心、上進心、誠意及善意,才能減低出錯的機率。真心、耐心等不難明白,但為何要有上進心?她指手語和所有語言一樣,常有新的「潮語」出現,有時在某些場合須要翻譯一些專業名詞,如沒有留意新式手語的打法、與時並進的話,便容易「中伏」,造成訊息錯漏,誤譯意思。所以,手語工作小組會定時開會,討論如何以手語將一些熱門潮語、高登用語如「男神」、「女神」等解釋給對方知道,讓他們能更貼近社會。

「高薪」工作 兼職為主

現時手語翻譯員一般沒固定薪酬標準,多按服務類別釐定收費,時薪以150元至450元不等,看來金額頗高。然而,「高薪」卻成為慈善機構或社區中心聘請手語翻譯員的阻礙,如「龍耳」般得到贊助而可聘請全職的機構不多,因此手語翻譯員多以兼職形式聘任。「外間暫未將手語翻譯員定性為專業,以致此界別未能大大擴張。」馬芬燕嘆道。她指學習手語的人不少,但有志投身手語翻譯員的卻偏少,「想成為手語翻譯員半點不簡單,先要按部完成手語初班、中班、高班和深造班,了解基本手語打法,再報讀手語翻譯員課程,總共完成逾百小時,才能考取牌照,正式註冊成為手語翻譯員」。

她表示課程長短及走向按開辦團體的需要,課程收費亦按性質而有所差別,由7,500元到11,000元不等。她強調每間開辦課程的團體考量不一,「如『龍耳』歡迎一些有一定手語基礎又有志加入的人,只要通過評核,即使沒有報讀一系列的手語班,我們都歡迎他們進修手語翻譯員的課程。」最近,柯尼卡美能達商業系統﹙香港﹚有限公司捐助「龍耳」推行《逐夢飛翔──「聽障人士生涯規劃計畫」》,提供免費手語翻譯員課程供有志者報讀,可暫時紓解手語翻譯員人手緊絀問題。


● 香港教育大學早前斥資六位數字聘請手語翻譯員幫助聽障學生。






●手語翻譯員工作內容廣泛,從電視到活動、舞台劇等提供翻譯都有。

手語翻譯員入行小檔案

起薪點:時薪約$150至$450,視乎服務類別及不同機構的制度而定。

性格:細心、耐心、真誠

課程:須先修畢手語初、中、高階課程,再報讀培訓機構如「龍耳」等開辦的手語翻譯員課程,並通過評核考試,便可成為實習手語翻譯員,再達至一定的實習時數後,可登記成為手語翻譯員。

出路:
1.受聘於慈善團體或以聽障人士為服務對象的社區中心;
2.為法庭提供兼職翻譯服務;
3.於電視台及媒體不定期協助翻譯節目;
4.於求職機構協助聽障人士求職。

載自2016年11月9日《S-file通識大全》

文:陳雯菱 攝:黃頌偉 圖:部分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