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7
林溢喜學術團隊將籌備一年一度的中四至中五級暑期活動。試以團隊活動組組長張芷婷的身分向團長林溢喜表明會選擇哪一項推薦活動,並提出選擇的原因。
子韜: |
今年學術團隊為中四至中五級同學草擬了三項暑期活動,接下來則交由組長選出其中一項,並寫信給團長,推介這項活動。組長你有頭緒了嗎? |
芷婷: |
我看過相關推薦活動,已經有初步取向。但具體如何寫,現在還沒有頭緒。 |
|
既然推介某項活動,便要突出該項活動的特點,作為推薦的原因。具體可從學習、生活、個人成長入手,以這些角度論證選擇的原因。當然,如你能想到其他角度同樣可以,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
芷婷: |
那要不要寫出十個八個才具說服力呢? |
子韜: |
我認為選擇兩個原因論證就夠了,最重要還是論據是否充分,論證是否周密。 |
閱讀材料:推薦活動
推薦活動一:社會服務類 1. 植樹活動:師生一同前往清水灣郊野公園種植樹苗 |
推薦活動二:休憩娛樂類 |
推薦活動三:學術文化類 1. 作家講座分享:邀請著名作家分享創作心得,相互交流 |
範例拆解
示範一:社會服務類
示例 |
拆解 |
社會服務類活動對同學的個人成長大有裨益。現今社會物欲橫流,重個人主義,惟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課程鮮能重點教導同學立身處世應有的態度。暑假正值黃金時間,剛好能以此類活動補足日常教育的不足,以另一形式向同學灌輸正確價值觀。以慈善步行活動為例,活動以步行形式籌款,同學以身體力行之舉代替直接捐款,這更能令他們明白助人的意義不在於捐款多寡,而是背後的心意與付出。活動讓同學不再誤會只有富裕的人才能為慈善出力,因為即使家境清貧,同樣可透過行動代替金錢助人,體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道理,摒除善心與金錢掛鈎的誤解,培養人應克盡己力守望相助之價值觀。 長者探訪如是,活動為同學提供與長者接觸的機會,同學可透過與獨居長者交談和觀察其居住環境,加深對獨居問題的了解;長者的困難或不幸,也能喚起同學的惻隱與同理心,反躬自省,學習體諒與尊重,再將之轉化為「孝敬」之行,送上禮物和真誠的關心,報答曾為社會努力付出的長者。凡此種種皆能建立同學正確價值觀,同時予以實踐。 同樣,學童義教活動意義亦不容忽視。要讓同學成長,必先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在困難、挑戰中得到啟發、感悟,日漸成熟。義教活動正好能滿足此條件,因他們平日是學生角色,大多被動接受資訊,主動擔起教導者的角色機會不大。策劃課程與教學經驗能讓他們體會教育的重量,在挑戰中成長。而且,同學擔任義師,工作全屬自願、義務性質,他們得肩負教授小學生技藝的責任,絕不能馬虎了事,以免小學生失望,過程能建立他們正價值觀,通過行為實踐學會承擔。反之,假若同學未能明白回饋社會是每個人的公民責任,只抱持怕吃虧的心態,不但未能建立良好價值觀、改善風氣,很多社會問題更會日益惡化。 因此,在暑假這難得的機會舉辦社會服務活動,正好能補足日常課堂教育的不足,提升同學的公民意識與責任感,同時給予實踐機會。同學能在各項慈善活動中,潛移物化學懂放下私慾,多為他人的福利着想,此亦為個人成長、有所承擔的印證。 |
立場 現存問題 例子 具體化
例子 具體化
例子 具體化
反面論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