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機開機⋯⋯ 看電視的生態與文化
2016.04.18

亞視熄機,新免費電視ViuTV開台,以大熱韓劇《太陽的後裔》及政界人物真人騷等節目打頭陣,成功拉抵TVB收視率,為市民製造話題並引起大眾對慣性收視的討論與關注⋯⋯。這一切都告訴大家:電視沒有沒落,只是在變化,在傳播生態上出現新氣象,也為社會生活上帶來不一樣的電視文化。

今日香港+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主題:生活素質+自我了解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香港居民對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的優次有甚麼不同看法?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傳媒所傳遞的訊息和價值觀,對青少年有甚麼影響?













同學們有沒有追看韓劇《太陽的後裔》?如有,你在哪兒看?甚麼時候看?你的收看行為,也許就是現今電視產業新生態與新文化的反映。

自從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於去年四月宣布亞視不獲續牌,「亞洲電視」早晚會成為歷史後,大家都知道香港的電視產業將再起風雲。四月二日亞視正式熄機,四月六日新的免費電視台啟播⋯⋯至今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大家已可初步窺見本港電視產業出現以下的轉變狀況:

電視產業生態

有選擇
這邊廂亞視一台結業,大家慨嘆一台(無綫電視)獨大之際,那邊廂卻換來兩個新的免費台──香港電視娛樂的ViuTV與尚未啟播的奇妙電視。此外,觀眾的「新」選擇尚有接收了亞視頻道的香港電台,以及來自內地,以收費影音網絡電視形式,並取得多項體育賽事直播權的優勢進入香港市場的樂視LedTV。

有競爭
新免費電視台ViuTV於四月六日正式開台,根據統計資料,其兩個重點節目,已把無綫電視(TVB)於同時段播出的節目收視率拉低,從網民在討論區的反應,就知道數據背後的現象:叫香港市民雀躍的是「有得揀」,大家可以有多元化的電視節目選擇,未來可以預見的是,選擇愈多會帶來競爭,有競爭才有進步。

電視收看文化

自主性
向來要收看電視節目,都須要定時定候安坐電視機前收看,這種規範模式直至近年漸漸改變。現在的電視台都會同時經營網站,以及開發應用程式app。於是觀眾即使不在家或錯過了某時段的電視節目,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電腦和智能手機收看或重溫。甚麼時候睇、甚麼地方看(在房間或在港鐵車廂內),都由自己「話事」。

個人化

從前香港的電視文化是「電視餸飯」,指的是早年的香港家庭很多時會在晚飯時間圍坐一起,一邊食飯一邊同看電視節目,而家人的話題亦多圍繞節目內容。現在呢?家人朋友即使同坐一席,但目光不再一致,而是一人一機──手機或平板電腦,看的是自己感興趣的節目。

這些轉變和現況,撇開經營智慧、製作質素等市場學問題,究竟是甚麼原因導致?是科技的發展。傳播學有「科技決定論」(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之說,指傳播模式的轉變,取決於傳播科技的發展。

今時今日網絡科技發達,數碼匯流,傳統的文字、圖片和影音都數碼化,如此一來,就能跨越媒體之間的界限,電視劇已不一定局限在電視看,所有可以容納數位的平台都可以成為播放渠道,這形成了人們今日可以在路上或在車廂內收看電視節目的現象。

小結:
今天,香港人愛看韓國電視劇和綜藝節目,為甚麼呢?其中一個值得大家留意的因素,是南韓的電視頻道眾多,其中會製作電視節目的約有十個。這是南韓政府的政策──開放市場,使之百花齊放,讓競爭鞭策業界的進步。香港缺乏的是否這個重要因素?今天香港電視產業生態有變,你認為是否足以構成良性的競爭?



資料庫;媒體的更迭
亞視熄機,香港的電視產業迎來新一頁,科技的發展在轉變當中佔有重要角色,但是媒體的新舊更迭還有其他因素,包括受眾接收資訊的習慣,以及媒體本身有否難以被取代的特質。
年前,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進行了一項調查,其中包括市民獲取社會政治資訊的媒體和途徑等情況,值得大家參考;調查結果指出,即使目前科技發達,但傳統媒體仍有其生存空間。
大家不要一刀切的以為,新媒體一定會把舊媒體淘汰。舉例,上世紀六十年代,免費又彩色的電視漸漸普及,但只有聲音的電台卻沒有被淘汰,還一直存在至今,因為社會對其有需求,例如的士小巴司機開工會收聽電台節目。未來趨勢會如何?大家不妨試從調查結果(不同年齡層及學歷的一些習慣)找出端倪:
~年輕人:社交媒體、網上媒體和人際網絡;
~中年人:多看收費報章和收費電視;
~年長者:多看免費電視、免費報章和收聽電台;
~高學歷:較多看收費報章、網上媒體和社交媒體;
~低學歷:較多看免費電視和收聽電台。





相關辭彙
‧娛樂消閒 Recreation
‧大眾傳播媒介 Mass media
‧媒體素養 Media literacy
‧公營廣播 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
‧資訊科技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公共資源 Public resources
‧公眾利益 Public interest
‧文化創新 Cultural innovation
‧家庭聯繫 Family ties
‧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 Television and Entertainment Licensing Authority

Mind Map:香港電視產業生態



學習教材


點播劇集 突破電視框框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時事漫畫,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1.描述漫畫中,圍繞「ATV」的人物代表甚麼?(4分)
2.為甚麼漫畫中有人說這些「人物」「救佢唔到」?(4分)
3.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令電視台在社會發揮影響力的主要因素是甚麼?(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代表「ATV」(亞視)過去一些受歡迎的電視劇集的主角。
2.因為「他虛弱太久」,不能短時間內「復原」──只是重播昔日經典的節目、受歡迎的劇集,難以吸引觀眾。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思考電視節目能發揮甚麼功能?如要影響社會、市民和觀眾,創意、創新、與時並進是否大前提?)

延伸回應題

韓劇《太陽的後裔》熱播,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太陽的後裔》愛奇藝點播量突破20億
今日,韓國KBS 2TV水木劇(周三周四播出劇集)《太陽的後裔》製作公司透露,該劇在愛奇藝上的累計點播次數已於本日突破20億次。
該劇在中韓兩國同時播出,第4集的時候就已經突破3億點播量,目前更呈現加速趨勢。目前每集的點播次數都達到了1億左右。
這是韓國電視劇第一次在中國記錄到20億次的點播量,而且還是尚未劇終的劇集。
資料來源:韓星網 6-4-2016

多角度思考
1.根據資料,指出這套熱播韓劇在播放上的特色。(4分)
2.參考資料,形成上述電視生態的主因何在。(4分)
3.評論電視生態的轉變,對香港人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超越了過去只在電視播放節目的框框,突破了時間、地點和媒體的限制。雖然是一套韓國製作的電視劇,卻同時能夠在內地播放,而且是在影音網上播放,即是說人們可以通過電腦、手機,隨時隨地收看。
2.科技的發展。傳播學的「科技決定論」(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指出,傳播科技的發展,決定了傳播模式;因為網絡科技發達,電視劇不一定局限在電視看。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收看電視節目變得個人化,自主的時間、媒介、地點,不再成為家人和朋友的聯誼節目⋯⋯)

參考資料
網頁
‧一家人看電視的集體回憶還會延續嗎?
http://app3.rthk.hk/mediadigest/content.php?aid=2059
‧「2015 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
https://www.hkupop.hku.hk/chinese/tvai/2015/resources/findings.pdf
書刊
〈南韓電視生態:適者生存是叢林法則!〉
《信報財經月刊》2015年6月號

載自2016年4月18日《S-file通識大全》

文:許少媚 圖︰星島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