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任的《語言問題》與香港的正音問題
2016.03.22

      上期談到趙元任先生《語言問題》〈何為正音〉的兩個正音標準,今期以它們分析香港的正音問題。

      第一,他說要用知識分子的讀音來做標準,那就要看看根據甚麼知識分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些中文學者在大氣電波教導聽眾中文字的正音,因 為這些學者用一種權威式的手法來推廣,例如:時間應該讀時gaan1,讀時gaan3是錯的,所以引起社會好大的反彈;當然,支持這一派的人也不少,大多來自教育界。但話雖如此,如果一個字真的有兩個讀法,你又不想學者一錘定音,如何定個標準呢?

      第二,趙元任就提議根據事實,根據民意。八、九十年代學者那權威式的一錘定音手法不得民心,於是社會逐漸換了另外一些學者來講解,他們採用描述式的態度,即約定俗成,或習非成是,例如:時gaan1,時gaan3,他們便認為兩個都正確,除此之外就是錯誤。這種兼收並蓄的做法,就是根據趙元任所講的民意事實,背後的假設是:語言不一定有唯一的標準,也可以有多個標準。我建議多查幾本字典,例如買三本坊間容易買得到的普通字典,因為字典也是民意的一種。

      雖然八、九十年代的學者他們的態度是權威式、家長式,並不是每個人都接受其推廣手法,但他們的確提升了我們對語音、對語言的自覺,提高了我們的敏感度,使我們發問︰語言究竟有沒有對錯,如何分辨對錯,是否同數學的對錯一致,語言是否永遠都一成不變,是穩定地變還是緩慢地變等等。經常有人問趙元任語言為何會變,他在《語言問題》中提過,與其問他語言為何會變,倒不如問語言為何不變。

文:歐陽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