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任的《語言問題》
2016.03.15
2016.03.15
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中國點點點》,當中有個環節叫〈閱讀中國〉,每次都邀請嘉賓介紹一本關於中國的圖書。有一次,我介紹了趙元任先生的《語言問題》。
趙元任生於1892年的天津,是中國語言科學的始創人,也是一位作曲家,家喻戶曉的作品有〈教我如何不想他〉;語言學方面,他就有本舉世名著《中國話的文法》。另一著作《語言問題》是從語言學的角度看語言問題,有十多篇文章,大多討論語音、詞匯、語法、文字等問題,其中一章叫〈何為正音〉。
中國是以北京音為全國標準,但所謂北京音,街頭街尾都可以有很大差異,有關的編輯委員會就要取捨,而趙元任就是當時的委員。他說:「古時候一般通行的韻書,差不多全國各省的讀法都不同,例如:『戊』,《廣韻》的讀音,現在幾乎沒有一個地方跟着讀」,所以趙元任覺得他們委員對而《廣韻》錯。言下之意,他認為不能夠用幾千年前的古音作為現代人正音的標準,趙元任於是定了下列兩個正音的標準︰
(一)用知識分子、讀書人的說話作為標準。當然,有個公認的規定之後,大家就要跟;但有時候錯了,那就將錯就錯,錯了幾百年,就改不了,即使錯了幾十年都好難改,那就成了「習非成是」的局面。不過,如果還未到這個局面,就不用提早鼓勵錯誤的讀音。
(二)根據民意。但凡一個法律,它行得通與否,要看這個法律能否得民意,意思是約定俗成的讀法,就是大多數人認同的讀音,於是便把這些民意的讀音定作標準音。
如何運用趙元任的角度來分析香港推廣正音的情況?請留意下回分解。
文:歐陽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