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5
參考文章
第一段
黑洞是宇宙中最奇妙的天體現象,雖然沒有人見過黑洞,但大家都十分清楚黑洞的特性,它會把比太陽還大的星體的氣體慢慢吸進去,一點不剩,聽說黑洞可以把光也吸進去,是個奇特的天體。
第二段
蕭源老師吃自助餐的情況,其實也令人覺得很類似,普通人吃自助餐都是六點半吃到十點,但他卻是提早六點到場,而十二點還不肯離開,別人是吃一件蛋糕,他一拿就是一整盤,而且當大家捧着肚子說很飽的時候,他仍不斷出去把食物拿回來,消化力非常驚人,深不見底,在補習界中,他可是一位奇特的食家。
題目1
這段文字看上去結構鬆散,實則結構嚴謹,請問是用了甚麼寫作手法? (2分)
A. 聯想 B. 呼應 C. 層遞 D. 對比
題目2
試就以上寫作手法,加以說明。 (4分)
‧這是用了聯想的寫作手法。
‧作者由黑洞聯想到蕭源吃自助餐。
‧黑洞的特性,是能把巨大的天體都吸進去,而且一滴不漏,吸力極強。
‧ 作者由此聯想到蕭源吃自助餐,也是把大量的食物吸進肚子,一滴不漏,消化力極強。
‧兩者的特點都是吸力非常巨大,是十分奇特的。
■ 2013年,這道連環題佔分頗多,寫作手法2分,加以說明4分,加起來分數為6分。同學應該如何選擇對的寫作手法?在這幾個選擇當中,A聯想,B呼應,C層遞,D對比,有些寫作手法是大家較陌生的,例如聯想和呼應,考生並不太熟悉,但層遞和對比,你一定熟悉不過。所以大家判斷的時候,應該用刪除法,也就是你看文章後,你是不是肯定它不是對比?你是不是肯定它不是層遞?如果是的話,先刪走這兩個,那麼剩下來的聯想和呼應,即使你並不熟悉,但也應該是較為可靠的答案了。
■ 找到答案以後應該如何處理?譬如說,答案是聯想,我們回答時,我們要清楚說明作者如何由第一段的內容聯想到第二段的內容,而兩者是必須有關連的,以上兩者的關連,就是吸力都十分巨大。
參考文章
兒子開始識字,開始讀書,當然,他也要讀報紙、聽音樂或看電視、電影,古往今來的撰述者啊!我的孩子會因你們得到甚麼呢?你們將飲之以瓊漿,灌之以醍醐,還是哺之以糟粕?他會因而變得正直忠信,還是學會奸猾詭詐?當我把我的孩子交出來,當他向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給他的會是甚麼呢?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個母親,向你交出她可愛的小男孩,而你們將還我一個怎樣的呢!在本段,作者運用了多項比喻。
試根據段旨,說明其本體。 (4分)
喻體 |
本體 |
瓊漿 |
(a) |
糟粕 |
(b) |
答案
(a) 有意義的知識。/(2分) 對兒子有益的知識。/(2分) 讓孩子獲益的事物。/(2分) 對孩子成長有益的事物。(2分) |
(b) 令孩子學壞的資訊。/(2分) 負面的錯誤知識。/(2分) 不正確的價值觀。/(2分) 不正確的人生道理。(2分) |
分析
這類比喻題,其實經常出現在CE、ASL、DSE的閱讀、聆聽卷上,多數是要在喻體中,找出所指的本體。留意,寫出本體的時候,有時要補回形容詞,確定本體的屬性才可。
參考文章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蔡怡老師的補習班,之前我是從來沒有考慮過補習,而且是補中文。面對這DSE考試,名校生已不再具優勢,所以名校出身的我不得不去補習,學技巧。在上補習班以前,我不斷在思考,如果學習是一場盛宴,那麼我在蔡老師的補習班中會吃到鮑魚,還是吃到一串串魚蛋呢?到底我吃到的是甚麼?對我會有營養嗎?會吸收嗎?我實在不得而知,可是面對DSE這場馬拉松比賽,我要的不但是大量的體力,還有超越對手、衝刺時的壓綫方法。
在文中「鮑魚」和「魚蛋」分別指的是甚麼?試加以說明。 (4分)
「鮑魚」是指有助應試的技巧,(2分)「魚蛋」是指對應試沒有幫助的技巧 / 內容。 (2分)
分析
沒錯,「鮑魚」和「魚蛋」都是指技巧,可是一者名貴,一者平凡,所以實際上「鮑魚」是指有助應試的技巧,而「魚蛋」是指對應試沒有幫助的技巧。
同樣道理「瓊漿」和「糟粕」都是指酒,但這些酒有優質有劣質,那麼優質的酒就是指有益的知識,而劣質的酒就是指沒有用的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