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30
看圖識事
全球化+現代中國
這是甚麼地方?
位於泰國清萊的白龍寺。1997年建廟,預計2070年完工,而投資者和建造者是查仁猜(Chalermchai Kositpipat)。
發生甚麼事?
一名網名「當小時」的中國女子穿着「漢服」在白龍寺拍了一輯照片,當中一張側臥照惹起爭議。事緣白龍寺負責人查仁猜對此表示非常不滿,稱相中人的姿態「不合適」,然而,泰國《星暹日報》則報道,有關拍攝人士是在得到管理人員首肯的前提下才拍下這輯「美而近妖,艷而不淫」的藝術照。
至於當事人,名為「帶着漢服去旅行」的中國攝影組在微博上表示,模特兒並沒有擺出甚麼不雅姿勢,更沒有穿着暴露的衣服,認為白龍寺負責人的言論似乎有些「過激」。內地網民卻觀點不一,有人認為「信仰和民俗差異出現衝突很正常」,有人則認為「感覺中國人在白龍寺幹甚麼都是錯」。
事件有何影響?
臥姿照片事件引起了中泰兩國媒體的關注,對中國國民素質再次提出質疑。事實上,早前曾發生有內地遊客在白龍寺內隨意大小便的無禮行為,已令寺廟方面非常不滿,現在的臥姿照更被指是不尊重泰國信仰文化,有辱佛之嫌。
隨着內地民眾外遊數量日增,接二連三的不文明行為,不但造成中國人在海外的負面形象,若不了解及尊重當地文化,更會因文化差異而釀成衝突。
相關概念:文化差異(Cultural difference)
所謂「文化」,是在同一個環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式」。因此,文化不是一種個體特徵,而是具有相同社會經驗、受過相同教育的許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式。
文化差異是指不同文化之間的差別。差異出現的層面可以很廣,例如語言、傳統習俗、性別、年齡、宗教,甚至社會階級和政治等都有機會出現文化差異,而這些差異令擁有不同文化的人們走在一起時可能產生誤解,甚至衝突。
要解決因文化差異產生的問題,最直接的方法是通過灌輸多元的教育,令人們有一個更廣闊的視野,從而令不同文化的人能夠互相了解,便能夠減輕文化衝突。
反思
近幾年中國有復興漢服的活動,網民「當小時」希望「帶着漢服去旅遊」,通過「漢服拍攝」重拾中國的文化信仰,但因側臥在泰國白龍寺拍照而備受爭議,被指有辱佛教。事實上,旅遊是一種文化碰撞,差異易造成衝突,而中國《旅遊法》亦明確規定,國民應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
有內地網民表示「感覺中國人在白龍寺幹甚麼都是錯」,你是否認同此說法?而源於對其他宗教的不理解而出現的文化差異,會帶來甚麼問題?
載自2015年9月30日《S-file通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