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6
今次與大家拆解「三式判斷」中錯誤的兩個情況:
1. 利用「單否定」和「雙重否定」以造成混淆
「單否定」即「否定」;「雙重否定」即「肯定」,兩者的向性相反。如果在題目和文本中,其中一方是「單否定」,而另一方是「雙重否定」,則是「錯誤」。
題目 |
文本 |
備註 |
陳館長認為電影節籌委會毋須為「網上投票」一事負責。 |
張允行:大家好!我是《香城日報》的張允行。本報接獲市民投訴, 指籌委會「假民主」,未有尊重市民的選擇。剛才你們回應指那是因為參與網上投票的市民誤會了選舉方法,言下之意你們是認為籌委會毋須負上任何責任?是指市民的投訴屬子虛烏有嗎?
陳館長:張女士,首先我必須澄清,我們絕對沒有這個意思。就「網上投票」一事,籌委會並不會推卸責任,我們承認有些地方可以進一步改善,例如在宣傳、消息發布等方面。與此同時,我們亦會尊重市民的意見,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一向也是我們的宗旨。 |
‧文本中「推卸責任」即「否定責任」;「不會推卸責任」,則「不會否定責任」,從而肯定了「責任」的存在 ‧ 題目中「電影節籌委會毋須負責」,「毋須負責」是「單否定」,即否定了「責任」的存在,和文本違背 |
2. 文本提及兩個事物,題目強加關係
文本提及兩項事件;題目重新提及該兩項事件,卻強加了時間限制條件,如未必不違反原意,則「無從判斷」。如題目強加了時間限制條件,肯定違反了原意,則為「錯誤」。
題目 |
文本 |
備註 |
嫦娥一號的探月行動: 顯示了地球的能源短缺問題。 |
嫦娥一號能為能源運用方面帶來更巨大的效益。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顯示,地球能從月球得到兩類的能源:其一,在月球上收集太陽能;其二,由於月球本身有豐富的礦藏,相信當中會蘊含大量的能源資源。每一個國家如今都必須面對能源短缺這個嚴峻而逼切的困難。如果我們能在往後的探月行動中登上月球,並發現一些地球上所欠缺的能源,這將來大大影響中國,甚至整個世界的發展。 |
‧ 文本和題目同時提及的兩項事物是「嫦娥一號的探月行動」和「地球的能源短缺問題」 ‧ 題目將兩者扣上「因果關係」,「嫦娥一號探月行動」顯示了「地球的能源短缺問題」,即「地球能源短缺問題」本身不存在,或不為重視,因為「嫦娥一號探月行動」才為人發現或正視 ‧ 事實上文本並沒有提及這個「因果關係」,「地球能源短缺問題」一直存在,不會因找到解決方法而出現。 |
文本提及兩項事物,但這兩個事物沒有直接關係(只有間接關係);題目重新提及該兩項事物,卻提出兩項事物的共同存在,反映某項直接關係,則為「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