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2
題型分析 |
備戰2015 HKDSE |
難度(最高為10*) |
***** |
總題數 |
5題 |
文章字數 |
1,230字 |
滿分 |
10分 |
及格分數 |
5分 |
完成時間 |
15分鐘 |
(1) 飲食是人類生活必需要的一環,每個人每天都離不開吃喝。宋代大詩人蘇軾,在飲食方面,有他的一套特殊表現。蘇軾遊遍天南地北,閱歷甚廣,每每下筆有神,將發現的美味寫成詩文。他的許多詩、詞,都接觸到飲食方面,有論者以為蘇軾為一美食家,但個人以為,在那些撰述美味的字詞背後,真正所表現的,卻是他一套獨特的處世哲學。
(2) 蘇軾名詩極多,他那首在惠州寫的吃荔枝詩,是最為人熟悉的一首:「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3) 蘇軾命途多蹇,當年被貶嶺南,以為終身貶謫該地,但觀全詩並無衰頹之氣。首二句着意美化景物,並以盧橘楊梅襯托荔枝美味,後兩句更有「三百顆」及「不辭」之壯語,顯得毫不在乎。且看另一首傳世名作:「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生孫。我與何曾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
(4) 何曾是晉書中所載人物,據說每日食費一萬,飲食極盡奢華,方能得飽。當時蘇軾向別人借地,種了不過半畝的蘿蔔,便足與其子蘇過「終年飽菜」,他以為所種的食物「味含土膏,氣飽風露,雖粱肉不能及也。」卻偏能與每日食費一萬的何曾同樣達到一飽的目的。「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將南海金虀膾,輕比東坡玉糝羹!」
(5) 這種「玉糝羹」是蘇軾兒子蘇過發明的,但這種「玉糝羹」很難想像是甚麼,但肯定「龍涎」、「牛乳」、「金虀」是美化之詞。番薯是很普通的食物,但蘇軾生性樂觀豁達,雖香者乃番薯之香,味者亦不過番薯之味,番薯和水煮成的菜式,卻足以成為「天上酥陀」般的美味了。
(6) 此外,蘇軾的釀酒經過,在他詩裏表現得有聲有色:「百錢一斗濃無聲,甘露微濁醍醐清。君不見南園採花蜂似雨,天教釀酒醉先生!先生年來窮到骨,人間乞米何曾得⋯⋯」
(7) 生花妙筆背後,卻透露着因為買不起米才用蜜糖作材料製酒的無奈事實。
(8) 至於著名的名菜「東坡肉」,其美味人盡皆知,原來也不過是當時黃州豬肉極端便宜,才買來燜吃的:「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喫,貧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時他自美。」
(9) 眾所周知,蘇軾才氣橫溢,少年時期早已嶄露頭角,鋒芒畢露。但總觀其一生,命途坎坷,因政治氣候的變化而被一貶再貶,先是到小地方作小官吏,後更被貶至廣東、海南島等。在如此的艱危歲月中,形成了他對人生以致飲食的一套哲學。他一生得意的時光不多,享用的不過是匱乏的物質生活,卻偏能將普通的東西「點鐵成金」,成為「名物」,然後苦中作樂,以其豁達樂觀的心,在普通的物質裏獲取極大的滿足,更重要的是,他能將目光放眼到整個人生歷程,由物質文明的追求,一躍而至精神文明的領域。
(10) 飲食如是,學習如是,文學家的人生更應如是。作品大賣固然是好,不能的話,想成是別人不懂欣賞你的作品吧,然後在安穩當中自得其樂,人生海濶天空。也許這就是人生活得快樂的其中一種方法。
問題:
1. 文中的多首詩句表達了蘇軾的處世態度,試完成下表。(4分)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
蘇軾被貶嶺南,但他美化當地的景物,可見他對人生際遇的起跌顯得並不在乎。 |
「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生孫。我與何曾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將南海金虀膾,輕比東坡玉糝羹!」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文中出現若干四字詞,試試找出意思相關的一對:(2分)
四字詞 |
同義詞 |
嶄露頭角 |
鋒芒畢露 |
下筆有神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命途坎坷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對於蘇軾面對匱乏的物質生活、文學家的作品不能大賣賺錢,作者的態度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答案分析】本題旨在測試考生是否可以通過詩句,揭示背後的人生觀,然後在不直接抄錄原文的情況下,用自己文字寫出。 2. 【答案分析】要求在原文特定位置找出指定答案,難度不高,考驗考生對四字詞的認識。 3. 蘇軾面對匱乏的物質生活、文學家的作品不能大賣賺錢,作者對此抱有欣賞的態度(1分):作者欣賞蘇軾即使仕途失意,被貶嶺南,但蘇軾仍能將這種生活美化,在人生失意之中尋找樂趣,放眼整個人生,追求精神上的滿足(1.5分)。同時,作者又認為,即使文學家的作品不能大賣賺錢,但只要懂得欣賞自己的作品,保持豁達,人生就能得到真正的快樂(1.5分)。 【答案分析】難度頗高的題目,因為要同時將蘇軾的人生觀和文學家的人生觀加以比較,然後用自己的文字得出結論。可參考第9段末「在普通的物質裏獲取極大的滿足,更重要的是,他能將目光放眼到整個人生歷程,由物質文明的追求,一躍而至精神文明的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