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輪發言最新示例參考
2015.04.24

以下兩則首輪發言示例取自2015年最新試題,可供同學參考之用:

現今家長讓子女在課餘時間參加不同興趣班,有人認為能夠發掘潛能,有人認為是揠苗助長。試談你的看法。
示例:
      時下家長為求讓兒童具備更多技能,以面對競爭日益劇烈的升學環境,多會讓兒童在課餘時間參加不同興趣班,如繪畫、珠心算、樂器班等。我認為行動能發掘兒童的潛能,因這本為其目的和預期成效。至於是否揠苗助長,則須視乎家長為兒童選擇興趣班時,有否顧及兒童的興趣和能力:盲目追求活動的數量而忽略兒童的能力,顯然是揠苗助長之舉;相反,讓兒童在課餘時間適當地按自身興趣參加不同的興趣班,既不會影響其課業,同時也能將兒童一些內顯的、較難察覺的潛能給發掘出來,有助日後就此加以發展。題目所關注的乃「發掘」潛能,與「發揮」或「發展」潛能不同,這正是肯定興趣班於激發兒童內在潛能的價值。

文章要寫得好,以下各項都是重要因素,試就其重要性排列優次。
個人經歷    感觸體悟     創意想像
示例:
      要寫好文章,我認為感觸體悟是最重要,創意想像次之,最後是個人經歷。題目的關鍵是「好文章」,誠如中國散文學會前會長林非所言:「含着眼淚寫的散文往往是好的散文」,好文章指的就是能感動人心的文章。以台灣作家白先勇的名篇《遊園驚夢》為例,它之所以能成為經典,除了因為它是糅合作者自己從大陸流落台灣的經歷,以及作者對崑曲《牡丹亭》的想像外,最重要的是,它滿載作者對流落台灣的感傷和淒涼,讓人感同身受。假如缺少了這一點,文章流於流水賬式的個人經歷的紀錄,或囿於作者幻想之中的創意想像,實難讓讀者親歷其境,感受當中的悲涼,亦難以成為名篇。由此可見,感觸體悟是寫好文章的最重要因素。

 

文:林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