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美
2015.01.20

     「模糊」,照普通見識看來也是不好的事:譬如寫字,總要筆畫清楚;做算學,總要算草清楚。但是在圖畫,卻和別的功課情形不同。描畫的時候,有時要描得清楚,有時要描得模糊。有的畫家歡喜描得清楚,有的畫家歡喜描得模糊,而兩人的畫各有好處,都能成為名畫。
(《西洋名畫巡禮》頁109)

      《西洋名畫巡禮》是豐子愷寫的,好看得很。我本來不懂欣賞西洋畫,但讀了這本書,便懂了,而且我發現,畫畫和寫作,都是創作的一種,道理是相通的。以「模糊」為例,有些畫作畫得清楚,像古典名畫,有些則畫得模糊,像印象派,但都是好畫;寫作呢,有些地方要寫得清楚,有些可以略寫幾筆,或是乾脆不寫,讓讀者去想像。

      我們在學校裏學到描寫人物的方法,不外乎肖像、言語、行為和心理,於是學生便一段寫人物的肖像外貌,一段寫他說的話,一段寫動作,或再加一段心理描寫,非常生硬。其實人物的樣子,五官人人皆有,除非十分特別,否則毋須寫得清楚。甚麼是特別的樣子呢?像是《三國演義》裏的劉備,「雙耳垂肩,目能自視其耳」,原來一雙耳朵又長又大,十足外星人,如此特別的外貌才需要細寫。其實《三國演義》的作者,是想告訴我們,劉備天生一副奇相,因為他並非平凡人,乃漢室後裔,有皇族血統。這是寫得清楚的例子。

      至於寫得模糊的例子,一定非關羽莫屬了。話說當時關羽跟從劉備,加入反董卓的聯軍。董卓的大將華雄來搦戰,將聯軍的兩名大將打敗,於是關羽請纓出戰,於是曹操為斟一杯暖酒,叫他喝了出戰,但關羽卻說把酒放下,等斬華雄回來再喝。不久,關羽拿着華雄的人頭回來,那杯酒竟然還是暖的。這便是經典的「溫酒斬華雄」故事,小說沒有寫關羽和華雄怎樣戰鬥,把最精采的打鬥畫面寫得模糊之至(完全略去),完全交給讀者想像。

      幾時要寫得清楚,幾時要寫得模糊,甚至留下想像空間,全看你想營造的效果。

文:可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