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1.19
最近常常聽到「叮噹可否不要老⋯⋯」,這是成年人的童年回憶。那麼,伴着新一代孩子成長的又會是誰?《魔雪奇緣》的Elsa和Anna相信必佔一席位!每個人的成長都有其模仿對象,而卡通人物中的「公主」更在不同世代成為楷模,告訴女孩子要成為一個怎樣的女性。「公主」們的女性形象歷年間不斷演變,一方面反映現實社會的女性形象的變化,同時也在塑造和鞏固一代女性的典型。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全球化
主題:自我了解+人際關係+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青少年的自尊受甚麼因素影響?它與青少年的行為和對未來的期望如何相關?
‧有哪些流行而顯著的趨勢會對時下香港青少年構成挑戰和機遇?他們如何回應這些趨勢?
‧傳媒所傳遞的訊息和價值觀,對青少年有甚麼影響?
‧在不同的關係中,青少年如何建立身分和理解角色?
‧全球化使文化和價值觀趨向單一抑或多元?帶來相互排拒還是融和、演進?
一個熱潮的誕生⋯⋯
假如要選當今最受歡迎卡通人物,誰會當選?只要你逛逛商場,留意季度飾物,或走進文具店和玩具店看看最當眼產品,甚至在街上觀察幼兒和小學生的裝扮,答案已經呼之欲出──就是《魔雪奇緣》(Frozen)的Elsa(艾莎)和Anna(安娜)。
《魔雪奇緣》是迪士尼的卡通電影,早於二○一三年底上映,距今已一年有多,然而這股「魔雪」潮卻仍未減退。聽說電影公司最初沒料到電影人物會如此受歡迎,但見流行風氣愈吹愈勁,主題曲〈Let it go〉唱至街知巷聞,更有多國語言版本,連萬人迷前球星碧咸亦拖着打扮成戲中人物的女兒「哈七妹」去街街⋯⋯即時推出大量相關產品應市。
電影周邊產品處處⋯⋯
去年年中開始,迪士尼商店有關《魔雪奇緣》Elsa和Anna的產品愈出愈多,香港迪士尼樂園內跟真人打扮的Elsa和Anna拍照之人龍,長得要等候兩、三個小時。除此次外,LEGO不久前也推出《魔雪奇緣》主題積木;無論是大型品牌或小店,總之是針對兒童市場的,都見Frozen影蹤。
女性形象的轉變⋯⋯
小女孩喜愛扮公主並不出奇,但奇在卡通故事中的「公主」角色數十年來一直存在,如家喻戶曉的白雪公主、灰姑娘等等,為何不及Elsa和Anna的影響力?其中一個分析,就是Elsa和Anna更符合現代女性的形象,反映現實的同時亦創造典範,成為小女孩的模仿對象。
同學不妨根據以下幾項內容,對迪士尼卡通作品中的公主作出分析和比較,就會明白。
家長抗拒女兒「公主形象」?
參閱上表──迪士尼卡通人物(公主)的地位、性格與愛情觀,大家從早期、中期和近期出現的「公主」形象分析,看出了箇中的轉變嗎?
互聯網討論區曾經出現過「家長不讓女兒接觸公主產品」的討論,產品包括玩具、衣飾等等,原因是一些家長對公主的形象感到抗拒,簡單來說是把喜歡公主打扮或玩具的女孩和「公主病」之間畫上等號。
女性形象貼近現實?
你能理解這些家長的心態嗎?
早期「公主」展現的女性形象予人柔弱的印象,好像常常要等待別人幫忙才能解困,脫離險境,相信在今時今日男女平等、女性能獨當一面的社會,是難以讓人認同的。
中期出現的「公主」,可算是九十後的公主吧,變得較為獨立,有自己的思想與堅持。及至近期電影《魔雪奇緣》的Elsa,展現的女性形象更貼近社會現實,甚至是人們追求的價值── 獨立、自主、擁有能力,是少有毋須依靠男性拯救和跨越困難的角色和故事,既成功吸引小朋友,亦同時為家長們所接受。
小結
女性形象從柔弱變剛強,由依賴別人到獨立助人自助,都可以由卡通的公主角色反映出來,然後藉着角色受歡迎而發揚光大,塑造成小女孩的模範。
這種轉變的出現,本就是來自社會實況。現實中,女性形象經歷時代的更替而有所轉變,驅動這個轉變過程的動力有許多,主要是社會經濟的發展──女性接受教育、工作機會和個人收入的增加,讓女性變得更獨立,有知識與智慧去自主自己的生活和未來。
資料庫:如何探究社會對女性形象的塑造
小女孩會成長為一個怎樣的女性,主要是「參考」當時社會的意識形態(Ideology),如電視、電影、雜誌、廣告、小說、教育、家庭,甚至玩具商品等等,周圍的人、物、環境都在教導女孩子要如何成長。
想探討當前社會的女性形象如何,電影角色是理想的研究對象。通常的做法是從以下幾個角度出發,包括:
‧角色的愛情觀/婚姻觀;
‧對待男性/丈夫的態度;
‧衣着/外觀上的處理。
之後,就要利用符號學的方法去分析,例如從衣着看到角色是否保守,可以從款式和顏色去分析;又例如,女性在生活上是否親力親為,還是依賴男性,從而可以看到其獨立性等等。
相關辭彙
‧女性主義 Feminism
‧性別定型 Gender stereotype
‧性別差異 Gender difference
‧個人形象 (自我形象) Self image
‧個人獨特性 Individuality
‧角色 Role
‧依賴 (1) Dependence; (2) Reliance
‧模範 (榜樣) Role model
Mind Map:香港女性變成點?
學習教材
外形與行為 女性定型?
資料回應題
電視台一個旅遊節目主持的形象和風格,引起網民熱烈討論、報章多篇幅報道;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一
杜如風主持的旅遊節目《流行首爾》劣評如潮,觀眾狂喊「頂唔順杜如風」,覺得一副港女格的她只管曬命,對此,昨日同場的余詠珊表示,這是其個人風格,會聽取民意作出調整,談到網民要求腰斬?「唔會,20點收視怎腰斬?用甚麼替代?」
資料來源:「珊姐力保杜如風節目拒腰斬」《星島日報》8-1-2015
資料二
網民反應:
~難得今晚得閒開電視,睇到嗰個杜咩介紹首爾,諗住睇下旅遊節目都好。但佢把聲同主持手法好煩人,幾廿歲扮妹妹仔咁,跳跳下,雙手不斷郁,好恐怖。一節後關電視。早抖~咪係,買嘢就買飽佢囉,使咩成日重複至得㗎,又不是甚麼大名頂頂的超級富豪,使咩成日講我杜xxxx點點咁呀,曬命都唔使咁盡啦!邊個娶到佢就真係三生有幸囉,使錢咁強⋯⋯不過,佢都幾真情流露嘅,識飲識食,確係識歎世界的幸福女人呢!
資料來源:互聯網討論區
多角度思考
1.綜合資料,人們如何評價節目主持人杜如風的形象?(4分)
2.銀圓有兩面,假如以上的批評是屬於缺點,那麼你可不可以從另一角度把其看成優點?(4分)
3.你認為缺點或優點是怎樣界定?(6分)
4.當你遇到別人對你作負面批評,你會怎樣面對?(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愛花錢消費、喜歡炫耀、說話聲調身體語言與年齡不符、造作……。
2.懂得享受生活、與人分享、活潑爽朗和不拘小節……。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可以分動機和後果兩方面去評定,例如分享的目的是為了與眾同樂,還是享受別人羨幕的眼光帶來的自我滿足?)
4.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冷靜是首要的,不要先反擊或發怒,要自我反省,批評的是事實的話,要謙虛接受並改善;不屬實的,要平和有理的表達不同的見解。)
延伸回應題
樂壇天后鄭秀文剛剛完成演唱會,期間她在facebook分享自己努力鍛煉身體肌肉的成果,但回應「彈」比「讚」多,意見趨向一致;細閱以下圖片及資料,再回答問題。
圖片
資料
網民在鄭秀文facebook的回應:
~「⋯⋯失去女性的曲綫美,不喜勿插!」
~真的,好可怕,很像男人。」
~「一d女性嘅figure都無,始終女性都係有d曲綫靚d⋯⋯」
多角度思考
1.你能夠簡單概括一下網民的意見嗎?(4分)
2.以上的意見,反映今日香港人對女性形象持有怎樣的看法?(6分)
3.「社會或個人有須要做點甚麼去改變人們的思想」,你是否認同此說法?試加以解釋。(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網民不喜歡這樣的身形,認為不夠女性化。
2.人們認為女性的形象外觀應該與男性有別。雖然現在社會已十分接受女性短髮甚至俗稱「男仔頭」、女性跟男性做一樣的運動和鍛煉,但始終未能超越傳統的概念──女性的身形──要有女性的曲綫,不能像男性滿身肌肉的樣子。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如不認同的話,想一想,即使別人不接受,女生是不是仍然可以隨意鍛煉肌肉?因為這是個人的自由,有法律保障。此外,思想的開放是隨社會風氣而變改,不會因為一些人為、政策等輕易轉變。)
參考資料
網頁
‧中國《紅高粱》及香港《花樣年華》的女性形象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4/04/23/70242
書刊
‧《迪士尼公主與女生的戰爭》
作者:梁庭嘉 出版:秀威資訊
‧《她者:香港女性的現況與挑戰》
作者:蔡玉萍、張妙清 出版:香港商務
載自2015年1月19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