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研
2015.01.13

     「讀研」甚麼意思?「研」是研究生的簡稱,「讀研」就是讀研究生。研究生課程分為: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言語生活中,具體指稱讀碩士研究生課程,說成「讀碩」;讀博士研究生課程,就說「讀博」。

      口語要求精簡,能簡就簡。因此,對內地的一些用語(尤其是簡稱),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的國家,學制上設「碩博連讀」,是指從新入學的優秀碩士生中,遴選出具備碩博連讀條件的學生,在完成規定的課程學習並通過博士研究生(博士生)資格考核後,確定為博士生的選拔方式。讀取,作為動詞,其中一個義項,指入學就讀並取得(學位等),如:讀取博士學位。此義流通於大陸、新馬泰等地。

      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果備受關注(關心時事的你,已經知悉選舉結果)。選前,台北市候選人被媒體稱為「土洋博士」之戰。柯文哲是台灣大學醫學博士,連勝文則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律博士。對社會有特殊貢獻的人士,獲大學頒授「榮譽博士」,比如:中文大學第77屆大會(頒授學位典禮)中,莫言獲頒榮譽文學博士,顧嘉煇獲頒榮譽社會科學博士等等。此外,博士在大學科研機構從事研究工作,並繼續深造的階段,叫做「博士後」。

     讀研需要通過相關考核,達到指定入學要求。所以,大陸有「考研、考博、考托、考G」的說法:

考研:報考研究生。特指報考碩士研究生(碩士生)。例如:如今研究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許多學生在本科階段致力於考研,缺乏對未來職業規劃方面的思考。

考博:考博士研究生。

考托:參加托福考試( 托福, 英語TOEFL的音譯,是由美國舉辦的英語能力考試)。另外,還有考「雅思」(國際英語水平測試),英語縮寫詞IELTS音譯。

考G:報名參加GRE考試(美國研究生水平考試)。

      現在,考考你,「大本」是甚麼?不好猜吧,大學本科簡稱為「大本」。與大陸一水之隔的台灣,也有一些用語跟香港和大陸不同,富有台灣特色:

考季:考試時期。聯考考季將至,學生們都在苦讀(大家伙兒想一想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就能體會)。

聯考: 在台灣,聯考指大學聯考(相當於大陸的高考)。聯考制度始於1954年,在2002年把實施了近半世紀的大學聯考制度廢除。廢除聯考制度後,改以實施多元入學方案。

考照:參加考試以取得某類從業執照。

知識窗
du是個常用音節,一些原是粵語入聲字,一般不讀第四聲,常用字有:dū督;dú讀、獨、毒;dǔ篤。採取記少不記多的原則,熟讀這五個常用字,有助於我們掌握好du音節帶調的字詞。

文:林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