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5
新聞議題練習紙
背景
美國《時代周刊》早前的封面故事以「The me me me Generation」為題,分析八十後、九十後及千禧世代的性格特徵,有懶惰、自私、只講自己權利、欠缺同理心的傾向;與此同時,城市大學公布了香港學生自戀指數的調查,發現有本地青少年出現病態自戀,主因與父母管教模式有關。未來由新世代當道,將會變成一個怎樣的社會?
新聞重點
‧解釋新世代「自我」、「自戀」的全球化現象
‧了解自戀指數調查結果及其含義
‧分析病態自戀與父母管教方式的關係
‧探討由「自我」、「自戀」延伸出現的各種問題
新聞資料
調查數據
資料一
美國《時代周刊》最新一期內容,把自1980年至2000年出生的千禧世代形容為懶惰、自私、只講自己權利、欠缺同理心的一代。文中引述了不少美國的數據,如一項於2009年進行,就量度大學生自戀指數的研究中,有接近六成的大學生得分較於1982年參與同類調查的大學生得分較高。
此外,自2000年起,量度千禧世代同理心的調查,亦反映同理心指數急劇下降。他們覺得自己的需要很重要,自己的意見應該受尊重,他們應該有很多權利,但很少會想到自己有甚麼責任和義務,當他們投入社會工作,而不能得到父母「只有認同沒有批評」的待遇,這個期望落差埋下了危機的種子。
摘自2013年5月23日《頭條日報》 P36
時代環境的轉變
資料二
隨着智能手機日漸普及,軟件種類與日俱增,因過度使用而產生問題的青年人數也可能大幅上升。這個日漸惡化的社會問題不但影響青少年的精神健康,也是現代家庭子女與父母衝突的主要原因。然而,家長對這現象的認識遠遠落後於通訊科技的發展。在虛擬世界(互聯網)長大的孩子,他們在學習的方法、人生態度、交友方式以至對生活的盼望,亦明顯跟上一代在現實中成長的人截然不同。
摘自2013年5月28日《星島日報》E06
資料三
譚玉瑛說,現今跟她做節目拍檔的小朋友,十分醒目,不怕陌生人,第一次入廠已主動跟素未謀面的主持人打招呼,「他們懂看眉頭眼額,知你玩得,就逗你玩,年紀輕輕很會交際。」她又發現近代小孩自尊心較強,自我要求高,「NG」幾次就感到壓力,要成年主持人安撫,當發生爭執時,現今家長會立即上前替自己子女出頭;而八九十年代的小主持,性格比較單純、直接,對兒童電視節目很雀躍,錄影節目時會跟着指示做。
摘自2013年4月12日《頭條日報》P30 親子
管教模式與成長
資料四
城市大學調查發現,本港學生自戀指數較海外國家高出三至六成,呈病態自戀。負責研究的學者指,主要源於「怪獸家長」及「直升機家長」的獨裁式及縱容式管教。家長對子女期望過高或過於溺愛,易造成子女自感優越,令他們的社交及自理能力減弱,若自戀程度高,易演變成冷靜、有組織犯罪的「惡霸型」欺凌者,日後有機會變成暴力罪犯,建議家長從小為子女的行為設下規範及底。高收入家庭對子女的表現有較高期望,易造成自戀行為。綜援及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則無呈現自戀傾向。
摘自2013年4月24日《星島日報》A04
漫畫:《過猶不及》
資料五
自戀的正能量, 能改變當下自我的不足,伴隨而來的是「自信」。很多人辛苦地建立了自信,但目中無人,最後變得「自傲」,處處惹事生非,最後吃虧撞板,懷疑了自己,變成「自暴」,繼而「自棄」。
真正的自戀,應要配合「自愛」、「自珍」。珍惜自己天分,好好發揮,建立自信。沒有自愛的自戀,浪費人生,這不是自戀,而是自殘。
摘自2013年4月26日《星島日報》A13
資料六
為了希望子女在學習履歷上達到高要求,這些家長在其他方面展現縱容,最明顯是只要讀好書不必做家務,畢竟,升學履歷表看其課外活動才華,不包括煮飯摺被能力。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少年,容易自我中心,自理能力較低,遑論關心和照顧其他人,欠缺自省能力,逆境智商不足,不少僱主感嘆不少新人眼高手低,只怕蝕底。
今天的社會氣氛,充斥自視正確,以我為主,沒有耐性聽取別人意見,缺乏互諒互讓,以偏鋒手段達到目的等現象。
摘自2013年4月24日《星島日報》 社評
資料解讀
調查數據
資料一
‧引述《時代周刊》內容,指出新一代年輕人的特徵,懶惰、自私及欠缺同理心,長此下去,將會出現甚麼問題。
時代環境的轉變
資料二
‧指出新世代屬手機族,影響包括精神健康、兩代相處、人際關係、生活態度等。
資料三
‧兒童節目主持人譚玉瑛先後與不同年代的小朋友合作,觀察得出上一代的小朋友較淳樸,新一代的比較主動,反映兩代人的性格特徵。
管教模式與成長
資料四
‧城市大學調查顯示,香港學生的自戀指數較外國偏高,出現病態自戀傾向,主要原因與怪獸家長及直升機父母的管教方式有關,並指出過分自戀的潛在危機,如成為欺凌者。
漫畫
‧漫畫顯示,兩代管教方式不同,上一代會打罵子女,令他們服從;現在這一代父母以讚賞為主,卻又有可能太過保護而致自戀傾向。
資料五
‧作者認為適當的自戀並非壞事,分析由此可以衍生的各種性格,包括正面或負面。
資料六
‧分析新一代的性格特徵,與父母管教方式有何關係,以及當下一代過分自我的特徵持續下去的話,為社會帶來甚麼影響。
涉及單元及主題
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全球化
主題:自我了解+人際關係+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青少年的自尊受甚麼因素影響?它與青少年的行為和對未來的期望如何相關?
‧對於青少年把握機遇和應付挑戰,如逆境或重大轉變,各項生活技能為何重要?為甚麼有些青少年易於掌握生活技能,但有些卻感困難?
‧香港青少年怎樣反省人際間的衝突和與人建立關係?
‧現代社會的人際溝通方式如何影響青少年與他人的關係?
‧全球化有甚麼特徵和發展趨勢?
相關概念
‧自我中心 self-centred
‧自信心 self-confidence
‧成長與發展 growth and development
‧權利與義務 rights and obligations
‧父母管教方式 parenting style
‧價值與價值轉變 values and value changes
多角度思考
1.參考內文,甚麼原因導致「自戀」世代的出現?
建議思考方向:
‧家教:現今家長管教以「少責罵,多讚賞」為主,「直升機父母」保護心切,對子女溺愛縱容,造成他們的優越感、自我中心,形成自戀性格,而且同理心弱,較少關顧弱小。
‧社會:競爭氣氛強,高收入家庭對子女期望較高,事事以子女為重心,易令子女以為自己最重要。
2.病態自戀會帶來甚麼問題?
建議思考方向:
‧個人:自我、自理能力弱、人際關係處理不佳、高估自己的功勞和價值、不懂尊重他人。
‧社會:沒有耐性聽取別人意見,缺乏互相體諒,以偏激手段達到目的,變得憤世嫉俗;自我優越感致看不起其他人,傾向操控別人,出現校園欺凌。
3.你對「一代不如一代」這句說話有何看法?新世代有何優勢?
建議思考方向:
‧自由作答,同學首要對「一代不如一代」說法表態,以及引用例子說明。
‧新世代優勢:熟悉互聯網運作,更易掌握國際訊息;大多出身小康之家,經濟背景好,多有海外交流和實習經驗;語言能力(普通話)比上一輩強;不願打死一世工,不介意經常轉工,生活經驗豐富;接觸資訊多且快,討論及參與時事度高。
載自2013年6月5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