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矛盾升級 趕客不文明!
2014.05.19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

社論:黃金周內地客減 一葉知秋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收到疑含糞便的匿名郵包,初步估計是不滿內地旅客湧港者所為。社會上一小撮人針對內地客的抗議和滋擾行動「樂此不疲」之際,剛過去的「五.一黃金周」內地來客數量多年來首次下跌,為本港經濟和就業敲響了警鐘。

第1段︰社論要點
「五一黃金周」內地來客數量首跌,為本港經濟和就業敲響警鐘。

內地來港旅客「逼爆」部分旅遊購物旺區和港鐵車廂,推高商戶租金排擠掉市民日常生活用品小商戶,立法會一份研究報告建議,本港在評估旅遊業承受能力時,考慮景點、酒店和交通等基建因素之外,還可參照歐盟,兼顧社會承受能力,包括不會令本地居民反感,及令旅客的旅遊體驗退步到不能接受。

糞便郵包更不文明

除了資源爭奪的問題,小部分內地旅客的「不文明」行為,亦引起市民批評。近日一對內地夫婦容許小孩在旺角行人專用區當街大解的網上片段,還引發兩地媒體和網民熱議對罵,而蘇錦樑呼籲港人多點包容,則被極端演繹至「縱容內地人在港當街便溺」,排外本土主義者乘機圍攻。近日有示威者在他寓所外模仿大便,而「便便郵包」自然令人推論是這類抗議行動的升級版。

第2-3︰新聞背景
指出內地來港旅客因資源爭奪問題和部分人的「不文明」行為,令本地居民反感。其中的當街便溺事件,更引發兩地熱議對罵,蘇錦樑的包容言論被本土主義者圍攻,近日的「便便郵包」則疑是抗議行動的升級版。

當日小孩家長因為公廁大排長龍進不去,小朋友又實在忍不住,迫不得已才讓小孩當眾方便。比較起來,向人寄出糞便郵包的行為,不管對象是誰,更不文明得多。如果化驗證實糞便成分,寄件者可能犯了法。

第4段︰新聞分析(一)
比起小孩當街便溺,寄出糞便郵包的行為更不文明。

本港須要積極探討如何擴展接待能力,以及設法降低內地客湧入所出現的副作用,卻不應該透過種種醜化、侮辱和滋擾行為,例如在旅遊旺區當面叫內地客不要來港,令他們覺得不受香港歡迎。有旅客形容這些行動會影響自己日後重訪香港的意欲。

第5段︰新聞分析(二)
港應積極擴展接待內地旅客的能力,不應透過醜化等行為趕客,影響內地旅客重訪的意欲。

入境處數字顯示,今年「五.一黃金周」訪港內地客人次跌至三十八萬八千,是二○○三年推出自由行政策以來,首次不升反跌。雖然跌幅只是百分之一點六,但是大家要留意會否是夏去秋來的第一片落葉。

第6段︰新聞分析(三)
五一黃金周訪港內地客人次首次下跌,要留意今次跌幅是否預示了未來趨勢。

趕客如砸自己飯碗

根據政府估計,二○一二年自由行為香港經濟帶來二百六十一億元增值,提供了十一萬四千二百八十個職位,尤其是零售業,去年每做五元生意,就有一元一角是自由行旅客貢獻的。

第7段︰現象解讀(一)
引述數字說明自由行為本地經濟和就業作出不少貢獻。

黃金周內地來客減少,樂觀的解釋,是自由行客已經分散至不同時日來港,不必在黃金周擠在一起。不過,內地反貪令高官豪客不敢招搖及遏制名貴禮品送贈風氣,令本港高檔消費品市場無復以往景氣,今年又少了大媽搶購金飾,而且國內外都加強力度吸引旅客,本港面對更大競爭,如果小部分港人還以低劣手段趕客,本港最後承受的打擊,將超乎很多人想像。

第8段︰現象解讀(二)
分析導致黃金周訪港旅客減少的內地因素,並指出部分港人以低劣手段趕客猶如自砸飯碗。

尤其是中美逐步收緊銀根,本港未來幾年將進入加息周期,要保持經濟和就業興旺,對旅客的倚賴可能更大。今天趕走了客人,日後再求他們來就更困難。無論政府和業界,都須要設法維持本港對海內外旅客的吸引力,爭取內地旅客繼續來港。 (摘自2014年5月8日《星島日報》)

第9段︰總結
未來本地經濟對旅客的倚賴可能更大,政府和業界都要設法維持旅遊吸引力,爭取內地客繼續來港。

圖解議題

 

 


社評試寫
試從另一角度,為是日新聞題材撰寫一篇五百字社論。

 

建議立論方向︰
‧探討五一黃金周訪港旅客首度下跌的原因
‧評估自由行為香港帶來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從內地小孩便溺事件探討中港矛盾的成因

 

何美樂 圖:星島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