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梁惠王上》(節錄)
2014.11.28「狗彘①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②天下之民至焉。」
梁惠王曰:「寡人願安承教。」孟子對曰:「殺人以梃③與刃,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以刃與政,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④乎!』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寡人恥之,願比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⑤。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⑥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⑦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孟子.梁惠王上》(節錄)
註解
1. 彘:豬
2. 斯:這是
3. 梃:棍棒
4. 無後:斷絕子嗣
5. 耨:鋤草農具
6. 撻:鞭打
7. 陷溺:使人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禍害人
問題
1. 試解釋以下畫上橫綫的字詞:(4分)
a. 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叟之所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飢民 b.老人
2. 試語譯以下句子:(4分)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個製作土偶陶俑來殉葬的人,恐怕理該斷子絕孫吧?正是因為土偶陶俑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的緣故,又怎能讓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首段,孟子指責富貴人家浪費3.____ ___(2分),看見路上有餓死的人,卻不打開4.____ ___(2分)。
糧食 / 倉庫
老百姓死了,卻把過失推向5.____ ___(2分),這種做法無異於取刀殺人而不認罪。
天災/時節
次段,孟子問惠王用棍棒、刀子和6.____ ___(2分)殺人的區別。
政治手段
看見飢餓的百姓而不把廚房的肉拿出來,等同率領一群7.____ ___(2分)吃人。正如孔子認為第一個用8.____ __(2分)代替人埋葬的人,因欠缺同理心而該子嗣斷絕。
野獸 / 陶器
第三段,惠王向孟子討教振興魏國的方法。過去魏國是戰國七雄實力最強的國家,如今被9.____ ___(2分)打敗,大兒子陣亡了。西邊割讓給秦國,南邊又被楚國侵犯。
楚國
尾段,孟子總結王天下的方法,方圓百里的小國只要推行10.__ __(2分),減少刑罰、賦稅,精耕細作;青年在農暇時加強孝親、11.____ __(2分)、忠誠、宏信的修養,即使手上沒有精銳武器,也能無敵於天下。
仁政 / 敬兄
12. 試說明孟子具體實施「仁者無敵」的建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顯示統治者惟有行仁政,輕傜薄賦,讓百姓投入生產,國家才會「地方百里而可以王」。富國強兵的第一步,在於「耕耨以養其父母」先齊家讓妻兒兄分安好,征戰才會無往而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