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食油安全 誰來監管?

2013.01.14
975 975

內地恐怖「地溝油」疑流入香港用於食肆並落入市民肚中,消息曝光後,嚇得人心惶惶,更令人驚訝的是,向來深得大家信任、先進有效率的食品安全部門,根本無力把關,欠缺與時並進的法規和標準去預防和處理;不想生意門可羅雀,食肆只好想辦法自救,市民為免「中招」,亦紛紛運用小智慧自保。

公共衞生+今日香港

主題:對公共衞生的理解+科學、科技與公共衞生+生活素質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人們對健康的理解怎樣受經濟、社會等因素影響?
‧科學與科技的發展怎樣影響人類對公共衞生的理解?
‧處於不同文化下,健康資訊、社會期望及個人信念和價值觀,如何影響人們對公共衞生的理解?
‧社會各界、政府及國際組織在維持及推動公共衞生方面會面對甚麼挑戰?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龐朝輝醫生:兩年多前的中國「地溝油」事件,很多市民還歷歷在目,想不到「地溝油」疑雲也輸入香港⋯⋯有問題的食油更已推出市面,很多受牽連的食肆都因為被傳使用「地溝油」,生意大受影響。雖然當局認為是次調查超標的食油,對公眾健康構成的風險應該不大,但有見公眾對是次風波有極大關注,局方不能坐視不理。

李國麟議員(立法會 衞生服務界):食油在市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其品質及安全性對公眾健康有極大影響,當局必須盡快完善現時的規管與監察機制,修改法例,要求從事包裝油的工場必須領取食物製造工場牌照。

周中廚師:前陣子在香港飲食界出現「地溝油」疑雲,隨即有一批食肆被牽連,令很多市民出街食飯時都心驚驚。我就覺得不用怕,因為本港沒甚可能會有「地溝油」,何解?就是因為港人位位都是食家,那麼嘴刁⋯⋯ 不僅食客不喜歡,作為廚師的亦根本接受不了用「地溝油」來煮食,皆因其色澤深沉,如用來炸東西,根本就不可能炸出金黃色的靚樣,分分鐘變成黑炭頭的模樣,騙得自己也騙不到顧客啦。

地溝油──人人聞之色變,各界人士議論紛紛,只因其關乎大眾的健康,即使沒有說明含有多少種致癌物質,但其生產源頭和過程,就足以叫人嘔吐大作(見附圖)。

香港食品 信心保證打折扣?

從前,大家以為因為內地部分地方衞生欠佳、賺錢至上、執法不力,才會有地溝油的出現,而香港是文明法治城市,食品質量予人有信心保證,地溝油「流」不到香港,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內地人鍾情來港購買生活必需品!

這種理所當然的想法最近幻滅了。本地有傳媒揭發疑似地溝油已由內地流入香港,並出售予多間食肆使用。

食肆生意 大受打擊

事件曝光後,不少市民都有所忌諱,表示會盡量減少出外用膳次數;有涉嫌採用了有關食油的食肆,生意暴跌九成;特區政府有關部門更即時作出調查。負責工作的食物安全中心指出,並無證據顯示傳媒所指的問題食油是「地溝油」,只說部分樣本的致癌物苯並(a)芘(Benzo(a)pyrene)超標。

測檢結果能否令到大家很安心的把食物吃下肚?不!

首先問一問大家,就確保食品安全方面,香港市民可以倚靠誰?這當然是政府。我們信任政府,因為只有當局才有能力和權力監測食品的來源、進出口和市場銷售,然而,今次的疑似「地溝油」事件,卻揭露了香港食品安全把關的缺欠。

保障健康 政府監測要周全!

究竟香港在食品安全的把關方面出現了甚麼問題?有何缺欠?大家不妨從以下三方面思考:

缺欠一:無與時並進

能夠在食品生產過程的源頭作出監控,已在確保食品安全方面成功了一大半。當局要求製油商申請牌照,不過香港的油業已經式微,從以往炸豬油食用,轉變為入口食油,把不同的油混溝後再包裝分銷出售。

這樣把食油包裝和分銷的工場,是否等同「製造」油呢?事實是它們毋須領取食品製作牌照,只作簡單商業登記即可,入口食油的商號只須保留來源及銷售單據以便「出事」時追查貨品的來源與去向而已,因此食油的質量和衞生情況有欠監管。

缺欠二:執法不力

好吧,就算不用領牌,那麼保留來源及銷售單據也許有用,例如在懷疑食品有問題時,可以追查源頭和去向,對防止問題惡化或有幫助。

可是,以今次食油事件為例,食物安全中心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有九家食物進口商/分銷商並未有登記,有一家已登記的卻未能提交食物交易記錄,反映當局過往執法不力(例如沒有巡查),商企才有法不依。

缺欠三:輕視問題

內地「地溝油」問題嚴重,香港與內地關係交流密切,許多食品都依賴內地入口,當局竟然沒有在恒常食物監察計畫中,對食油多加「注意」。例如歐盟和內地早已就食油含致癌物質苯並(a)芘,分別定出每公斤兩微克及十微克的標準,反觀香港,至今仍未訂出有關標準。

小結

從食油事件看到,最有效確保食品安全,端賴政府的措施如何,但特區政府卻監測不力,要傳媒揭發後才後知後覺跟進(食物安全中心會再進行一次專項調查,全面檢測全港食肆、分銷商及入口商的食油樣本,約兩個月內會公布結果)。

這段期間,部分食肆為免生意受影響,張貼聲明說明所用食油的來歷;小市民又學習以簡單方法(冷藏食油,看有否泡沫出現等等)測試所食用的是否問題食油。不過,這一切都不及有效的監控。

資料庫:食物安全標準
食品欠衞生,含有化學物質,是否可以吞落肚?有些國家話可以,另有一些國家卻說成是含量超標、危害健康之物,究竟食品安全標準由誰定?
國際性機構都會提供標準建議,例如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物添加劑專家委員會等等,專家們會蒐集和評估食物添加劑的科學數據,訂定安全參考值和建議安全使用量。
現實中,各國在制訂食品中的食物添加劑最高准許使用量時,除了根據以上機構的建議,亦會考慮國家/地區本身的需要和情況自行訂定,所以會出現不同國家/地區有不同標準,難一概而論。

相關辭彙
‧食物安全條例 Food Safety Ordinance
‧食物及衞生局 Food and Health Bureau
‧食物環境衞生署 Food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 Department
‧食物衞生 food hygiene
‧食肆 food establishment
‧補救措施 remedy
‧健康資訊 health information
‧世界衞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Mind Map:問題食油為何有機會在香港出現?

學習教材

立法規管 杜絕黑心食油

資料回應題

請觀察時事漫畫,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1.漫畫內容反映一般市民對於食品安全的新聞有怎樣的反應?
2.漫畫創作可能比較誇張,但從經濟角度看,你認為現實生活中,食品安全對社會有何影響?

建議答題方向
1.香港市民對有關食品安全的消息向來十分關注,反應是即時性的,而且會採取一個可以徹底與問題食品保持距離的方法。
2.由於市民普遍會採取最簡單直接的方法──不買、不食,例如過去發生過的「孔雀石綠水產」、「蘇丹紅雞蛋」、「三聚氰胺奶粉」,出事後,相關產品銷量即時暴跌;單一食品有問題,可能影響較輕微,但食油是食店和家庭的必需品,所以,不但食油的生產商和銷售商生意受影響,市民也許會減少外出用膳次數,食店生意難免受影響,分分鐘夥計會失業,連食品供應商、運輸等等也相繼受累。

延伸回應題

請閱讀以下兩則新聞報道,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一:萬年油回收再造 成環保生物柴油
設於環保園的倡威科技有限公司,向本港食肆回收食用的「萬年油」,現時已與四百間食肆建立回收點,每日回收萬年油約一百噸,當萬年油經過處理程序,便可再造成生物柴油。
該公司表示,由「萬年油」再造的生物柴油較一般柴油環保,排出的廢氣不含硫,溫室氣體亦少一半,而且不會有黑煙。現時該公司每日產六十噸生物柴油,約佔市場四成,主要供地盤車輛使用,但見市場仍有空間,希望可將產量增至三百噸。
資料來源:《頭條日報》14-4-2010

資料二:餐飲業促規管「萬年油」回收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擔心不法之徒把業界賣給回收商的「萬年油」重新提煉成「黑心食油」,再包裝推出市場,希望政府規管「萬年油」回收,並修例要求包裝食油的製造商須申領衞生牌照。另外,包括大家樂在內多家大型連鎖食肆集團,均稱要貼出化驗食油結果,挽回食客信心。
黃家和昨日於「食用油事件與餐飲業食品安全管理講座」上表示,之前聽過內地有不法商人,把翻炸多次的「萬年油」翻新,溝入食用油出售圖利,他擔心香港的「萬年油」會成為不法之徒的目標。
他指香港的「萬年油」,現時會經回收商回收再造成生物柴油、肥皂等物品,不過現時沒有法例規管「萬年油」的回收用途,他說:「萬年油每日回收幾多?回收後去了哪裏?做了甚麼產品?這些問題就算問政府,應該都沒有答案,業界也不知道。」他建議政府立法規管「萬年油」回收用途,減低黑心食油流入市面的風險。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29-12-2012

多角度思考
1.你了解「萬年油」和人人聞之色變的「地溝油」的分別嗎?
2.從資料所知,「萬年油」帶來的「危」和「機」是甚麼?
3.承上題。你認為甚麼是成就「萬年油」危和機的關鍵?

建議答題方向
1.兩者都是「二手」油,分別是其來源,「萬年油」是使用多次的煮食油,而「地溝油」是不法之徒從廢棄食物例如動物皮肉及內臟,甚至從坑渠撈取油膏,經簡單加工處理後,當食用油出售。
2.「萬年油」因曾經多次使用,經歷高溫處理,含致癌物高,不宜再食用,假如被不法商人回收後重新包裝出售,會危害消費者健康;不過,如果經正當回收再造,就可變成環保的生物柴油,供車輛使用。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政府。當局的態度和措施是關鍵,例如立例規管「萬年油」的回收用途,防止有人回收後將之改頭換面再當食用油出售,同時確保回收的油可用於環保再造。)

參考資料
網頁
‧食物監察計畫
http://www.cfs.gov.hk/tc_chi/programme/programme_fs/programme_fs.html
‧食物安全誰監管
http://3phk.com/v5article.asp?id=2080§ion=healthinfo
‧地溝油新聞
http://dailynews.sina.com/bg/focusnews/heh/Digouyou100323/index.html

載自2013年1月14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文:許少媚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