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放題處理方法① 之兩篇內容有否矛盾?
2014.11.25 閱讀理解語體文中的「個人意見題」,最考起學生。其中一種問法,是問考生兩篇文章的內容有否矛盾,以下是模擬卷的內容。
模仿2012DSE練習卷
題目1
文章1: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文章2:
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沒有關係,但是我可以認識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認識這個人。我要認識這個十八歲的人。於是我問他,願不願意和我以通信的方式共同寫一個專欄。條件是,一旦答應,就絕不能半途而廢。他答應了。我還不敢相信,多次追問,真的嗎?你知道不是鬧着玩的,截稿期到了,天打雷劈都得寫的。我沒想到出書,也沒想到有沒有讀者,我只有一個念頭:透過這個方式,我或許可以進入一個十八歲的人的世界。
作者在第一篇中以「不必追」表達她對親情漸淡、親人離去的必然性,流露出豁達感悟;但在第二篇,卻記述自己花了不少心思,甚至想到寫信去挽救母子關係,最後更成功了。龍應台在這兩篇文章,有自相矛盾嗎?
答題指引:
兩篇文章都由名家所寫,應該沒有矛盾吧?那麼該如何回答?考生可以直接指出兩篇文章的主旨,加以比較,便發覺兩篇文章的主旨截然不同,那麼兩篇文章又怎會有矛盾?
‧我認為沒有矛盾,(立場)
‧ 因第一篇中的「不必追」是指人生的生離死別乃是必經之事,不必強求永不分離,「不必追」其實是根本無法追到。(第一篇主旨)
‧ 而第二篇作者指出的,是為人母者,不應放過任何機會,應該盡力用各種方法,與兒子溝通,維繫人倫關係,珍惜母子之間的緣分,那麼將來離別之時,才不會有遺憾,這是一種對母子關係的重視,(第二篇主旨)
‧所以兩文的內容,根本沒有矛盾。(小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