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眠不足 沉迷網絡 致肥元兇
2014.11.13一、試題 (卷二:資料延伸題)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一:近年本港肥胖*人口比率
|
肥胖人口佔男性人口比率 |
肥胖人口佔女性人口比率 |
2009 |
29.8% |
14.9% |
2008 |
32.2% |
13.6% |
2007 |
29.3% |
14.8% |
2006 |
31.1% |
16.8% |
2005 |
27.1% |
13.1% |
*肥胖指以身體質量指數(BMI)量度,以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按世衞標準,亞洲人BMI 數值高於25即屬肥胖。
資料二:有關港人健康的報道
港人生活充斥工作娛樂,睡眠不足情況嚴重;加上長期使用智能電話,打亂正常的生活習慣,導致健康每況愈下。有醫生表示,電子產品熒光幕會抑制褪黑激素,港人臨睡前機不離手會擾亂生理時鐘,令人難以入眠,影響睡眠質素,長遠而言將累積連串健康問題,包括糖尿病、肥胖、抑鬱、心臟病及中風等。 |
(a) 資料一顯示了一些香港肥胖人口的現象。試分析形成這些現象的成因。(8分)
(b) 有人認為:「沉迷網絡是造成港人肥胖的主因。」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說法?試參考資料二,並就你所知,加以解釋。(12分)
二、作答方向參考
(a)資料一顯示了一些香港肥胖人口的現象。試分析形成這些現象的成因。(8分)
現象 |
成因 |
肥胖人口均有上升趨勢 |
‧都市人生活習慣,少吃蔬果,多吃快餐 ‧ 港人工時普遍甚長,一日三餐均要在外解決,但進食的食物卻是高脂、多油、多鹽 ‧工餘時間寥寥無幾,缺少運動 |
女性數字較低,且升幅較少 |
‧女士瘦身熱潮,在社會和朋輩壓力下,或在性別定型,重視體形 |
男性數字較高,且升幅較大 |
‧工作壓力較大,懶做運動,又煙又酒,看球賽時消夜 ‧ 傳統觀念下,男性要養家,生活壓力較大,令人容易變胖。 |
言之成理及針對資料者,皆可得分
(b) 有人認為:「沉迷網絡是造成港人肥胖的主因。」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說法?試參考資料二,並就你所知,加以解釋。(12分)
沉迷網絡是造成港人肥胖的主 |
因沉迷網絡不是造成港人肥胖的主因 |
電子產品熒光幕會抑制褪黑激素→臨睡前機不離手擾亂生理時鐘→難以入眠→睡眠質素↓→代謝率↓→脂肪分解↓→肥胖 (資料) |
周末睡得晚, 習慣將早餐與午餐合併為「Brunch」→「Brunch」分量較大,易打亂進食的生理時鐘→容易過分攝取熱量→肥胖(資料) |
沉迷網絡→打亂正常生活習慣→作息欠規律→代謝率↓→脂肪分解↓→肥胖 (資料) |
平日睡眠不足→起牀時容易胃口不振→對味濃及煎炸食物興趣↑→容易過分攝取脂肪及熱量→肥胖 (資料) |
沉迷網絡→長期維持靜態/戶外活動↓→運動量↓→熱量消耗↓→脂肪分解↓→肥胖(非資料) |
工作/生活壓力大→情緒容易出現不穩→以進食減壓/紓緩情緒→容易過量進食→過分攝取脂肪及熱量→肥胖 (非資料) |
熬夜打機→睡眠不足/作息欠規律→代謝率↓→脂肪分解↓→肥胖(非資料) |
生活節奏急速→進食時間少→選擇快餐食物↑→快餐食物多為三高食物→過分攝取脂肪及熱量→肥胖 (非資料) |
其他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答案,均可接受
三、試題分析
涉及單元 |
公共衞生、今日香港 |
關鍵概念 |
公共衞生: 垃圾食物、均衡飲食、健康飲食、三高(鹽、油、脂)食物、高卡路里食物、飲食習慣、運動作息、癡肥、身體健康、精神狀態、生活壓力、情緒病、快餐文化 今日香港:網絡文化、低頭族、生活節奏、學習壓力、網絡沉溺、都市病 |
相關議題/新聞 |
不少港人平日為了工作「開夜車」,又或熬夜煲劇及打機,到周末放假再「補眠」。營養師指出,平日睡眠不足,假日容易放肆地補睡補吃,而且因飢餓感上升,偏好高脂高糖的「垃圾食物」。假日遲了起牀,不少人會將早、午餐合併成「brunch」,不自覺吃更多。醫生提醒,睡眠不足可致體重指數(BMI)上升,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臟病等健康風險。 |
題型分析 |
(a) 屬數據分析題,乃常見題型。同學應先處理基本數據:整理、分析圖表內的兩組數據(男生及女生肥胖人口比率),然後把兩組數據作比較,再以整體角度、綜合所有數據,便可得到圖表展示的現象(男生肥胖人口比女生多、整體肥胖人口增加)。最後,就所得現象作進一步向上推論,以緊扣題目「成因」的要求。 (b) 乃評論題中的暗比題,同學要把「沉迷網絡」與其他致肥成因作比較,然後再以準則、標準指出哪個成因是致肥的重要因素,從而判斷「沉迷網絡」還是其他致肥成因是主要造成肥胖的因素。而題目難度在於沒有設定比較的對象,同學須自行從資料,或所學知識中找出比較對象。 |
四、作答提示
1. 作答(a)題時,同學重點非處理或分析數據,而是展示具體而詳備的推論過程,以緊扣題目重點「成因」。故同學應把不少於七成的篇幅,放在推論甚麼原因導致數據所得的現象。可見,宜扼要點出數據指示的現象,以免浪費時間;應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作答「成因」。
2. ( b)題切記要善用資料,此乃考評局多次提醒學生注意的事項,但同學往往因「就你所知」,而忽略題目提供的資料。尤其在題目沒有提供比較對象的情況下,同學不難在資料中找到相關比較方向。這樣,既減省思考時間,又可盡用資料,可謂一舉兩得。
3. ( b)題乃暗比題,同學應以其他的致肥原因與「沉迷網絡」作比較。但同學須注意,題眼是「沉迷網絡」,故不論同學是持認同還是不認同的立場也好,闡述「沉迷網絡」的內容必須不少於全文的六成;若要奪得高分,則不能少於七成。即同學不認為「沉迷網絡」是主因,也要以六成的篇幅,指出為何「沉迷網絡」不是主因,然後再以四成篇幅,指出哪個致肥因素才是主因。
文:溫佩芳 (恩主教書院通識科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