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聲明30年
2014.11.12看語錄識事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
發生甚麼事?
今年是中國和英國共同簽訂的《中英聯合聲明》頒布三十年,英國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在今年七月提出應調查《中英聯合聲明》的實施情況。儘管港府和中國外交部分別去信表達不滿,英政府仍堅持調查。
十一月四日,末代港督彭定康在倫敦出席英國國會外交委員會有關香港問題的聽證會時指出,英國應該努力支持香港推行民主,「沉默」只會對香港有害而無利。彭定康說英國擔心失去與中國貿易的商機,而選擇沉默,儘管中國多次強調香港事務與英國無關,但事實並非如此。
彭定康又在會上回憶中國不滿他在離任前在香港嘗試推行民主,例如建立一個更具代表性政府的建議,後來中方反對他的建議,更稱他為「千古罪人」。
事實上,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英國已多次希望在香港推行民主,但多次遭中國政府強烈反對,更威脅英國政府,若強行改變香港殖民的狀況,會以入侵手段來解決。彭定康說在中國眼中,給予港人民選領袖的權利,就等於獨立。
此外,彭定康看到現時立法會地區直選投票,泛民的得票比建制要多,但卻不能參選特首,他認為這並不合理。
另一方面,彭定康又引用黃之鋒說,「今天上街是為了其子孫在未來不用再上街」,指出年輕人感到未來快要被偷走,因此才會上街;但現時香港卻缺乏一個能化解僵局的領袖。他又指香港警察是世界上最優秀警隊之一,但現時卻淪為政治工具,政府應以對話和政治手段來代替胡椒噴霧和催淚彈。
英國有何角色?
《中英聯合聲明》由中國和英國在一九八四年簽訂,《聲明》及《基本法》皆規定香港享有高度自治、基本權利和自由。今年九月,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曾去信英國外交委員會,抗議英國調查《中英聯合聲明》的實施情況;英方反駁指,作為《中英聯合聲明》的簽署一方,英國有義務監察香港事務,例如英國外相在回歸後每隔六個月,便要就《中英聯合聲明》的實施情況向英國議會匯報。
載自2014年11月12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