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傾向14K 福利主義抬頭?
2014.11.12「言多必失」雖然並不能夠套在所有人身上,不過自雨傘運動開始,特首梁振英連番失言卻是事實。他在學聯與政府對話之前,接受外國傳媒訪問,表示讓人數眾多的低收入人士(月入14,000元以下)在政治上有太大影響力的話,政府政策便會向低收入階層傾斜,令香港步向福利社會,所以要限制普通人的提名權。報道一出,當然惹來歧視之嫌,亦令大眾思考貧富懸殊日益嚴重的社會,福利主義是否解決良方。
今日香港+全球化
主題:生活素質+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香港居民對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的優次有甚麼不同看法?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全球化有甚麼特徵和發展趨勢?
‧全球化在不同國家之間或在一個國家內所產生的影響是相同抑或相異?
「實行民主體制的國家並沒有出現政府開支劇增的現象;經濟政策,實際上偏幫銀行家和大財團,天秤反而向另一方傾斜。」
梁振英這番「14K」惹火言論,當然引起討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Paul Krugman)在《紐約時報》立即撰寫專欄反駁,以實際例子指出,實行民主體制的國家並沒有出現政府開支劇增的現象,更沒有向低下階層傾斜,相反,很多政府採取的經濟政策,實際上偏幫銀行家和大財團,天秤反而向另一方傾斜。香港社會要補足的地方是政治平權,而非福利平權。
何謂福利主義?
同學探討這個議題前,先了解「福利主義」的基本資料。顧名思義,政府的政策就是以福利為主,政府透過徵收高稅款,平衡市場機制,為市民提供完善生活保障;但反對意見認為,福利主義的高稅率和高福利,可能導致政府出現財政及債務危機,人口過分依賴政府,結果令社會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失去競爭力。
香港:大市場 小政府
香港社會基本上以「市場」為主導,而政府的干預是有限的。去年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已明確表示,扶貧高峰會宣布官方的貧窮綫及整個理念、整個設計及運作,以及訂立貧窮綫後,便有很好的工具量度和分析貧窮的原因、組群、分布情況、社會特徵和住屋情況,從而對症下藥,在過程中,當局一定要衡量各個因素,絕對不會走向只懂派錢的福利主義。
提高稅收 難獲廣泛支持
其實一直以來,政府並沒有提供或發展類似西方福利國家那種以社會保險方式運作的社會保障制度,以保障居民因退休、疾病和失業所帶來的風險。福利社會在香港難以實行,因為高稅收難獲得各界廣泛支持,並且容易引發不滿的情緒,大部分人有根深柢固的觀念──認為應該自己賺錢自己用,從「綜援養懶人」的說法可見一斑,不能夠改善生活是你沒有努力賺錢,而非制度問題,納稅人不應該提供太多保障。
民主社會 以福利爭取連任
另一方面,有分析指,傳統的公共選擇理論中,假設政府及政客以自己的私利凌駕公共利益,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在民主制度下他們會傾向以公帑營運的社會福利作為爭取連任的籌碼;在野者同樣希望向政府施壓,「成功爭取」更多的社會福利,從而在下次競選中挑戰現任政府。此外,官僚在民主體制下也不是擔任守護公共財政的角色,而是希望透過增加部門佔整體公共行政的資源,從而建立在社會中牢固的地位,全都是利益分配問題。
小結
有福利保障,人民當然可以生活得比較安心,不過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不少福利國家都面對人口老化、出生率下降、人口流動、就業不穩定、家庭制度弱化等挑戰。
福利主義國家現危機?
二次世界大戰後,福利主義政治理念在部分西方國家盛行,由政府一力承擔教育、衞生、醫療、社會及養老保障等公共服務。實行福利主義的國家,人民生活是如何的呢?現時一些北歐國家包括挪威、瑞典、芬蘭和丹麥,都是實行「高稅率、高福利」政策,國民平均稅率達三成,最高的更接近五成。雖然這些國家多年來在全球幸福指數或最快樂國家排名都位列前十名,但能否持續佳績?那就要看當地政府是否積極面對,尋找良方解決已湧現的問題了。大家看看以下例子:
挪威
以挪威為例,資料顯示當地人民由幼稚園到大學,學費幾近全免、有失業津貼、婦女和男士都有有薪產假、有全面的醫療保障,以及退休金和養老金補助制度。
當地人很注重生活質素,工作時數偏低,每日只須工作五個多小時,其餘時間就是享受生活。可是當地面對其中一個大問題,是勞動力下降,而且高稅率令不少人才卻步,海外人才不願到當地工作,加上對外出口有下降趨勢,工業投資萎縮,頭半年全國申請破產的企業,比前一年增加了超過四分之一,這些都是政府須面對的問題。
希臘
北歐之外,另一個例子是希臘,有學者指出,希臘現時經濟上的苦况,是拜多年福利政策所賜,當希臘加入歐元區後,各個政黨為了爭取選票,以高福利政綱來吸納選票,當國家破產,政府要實行經濟緊縮的政策,藉以減低開支和財赤,包括削減政府開支,例如公務員的薪俸、國企員工數目、社會福利等。
小結
盲目增加社會福利是很危險的,在選舉的壓力下,「強烈要求」和「成功爭取」便成了競選的主軸,福利訴求成為助選工具。政客和政府應反思,應否以福利政策來吸引選民。
資料庫:國際人權公約(International Bill of Human Rights)
根據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2條,「人人得享受人權法案所確認之權利,無分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見或其他主張、民族本源或社會階級、財產、出生或其他身分等等」。
在第25條政治權利方面,公民無論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見,或其他主張、民族本源,或社會階級、財產、出生,或其他身分等區別,都不受無理限制,應可有權利及機會直接或經由自由選擇之代表參與政事。
公約自1976年生效起即在港實施,1991年制定的《香港人權法案條例》將公約適用於本港的條文納入,第2條適用於此法案,但未納入第25條。
相關辭彙
‧稅 Tax
‧福利 Welfare
‧生活素質 Quality of life
‧公共開支 Public expenditure
‧代價 Cost
‧安全網 Safety net
‧人均收入 Per capita income
‧政府政策 Government policy
Mind Map:福利主義社會的影響
學習教材
社會福利 具正面作用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漫畫,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1.漫畫中人是誰?他說了甚麼?漫畫表達了甚麼意思?(4分)
2.為何有「人人都咁重要」的說法?(4分)
建議答題方向
1.這條屬於初階認知題,同學根據內文,歸納資料回答便可。漫畫人物是特首梁振英,他在接受外國傳媒訪問時,表示全港有一半人,月入低於一萬四千港元,如果提名程序開放,只會變成這批人主導提名。事後這句說話引起廣泛批評,被指踐踏窮人尊嚴。而且與他參選時提出的「齊心一意撐香港」口號不相符。梁振英競選時為爭取選票,亦曾提出不少福利政策建議,所以他這句說話,被認為是自打嘴巴,漫畫說的就是這件事。
2.「人人都咁重要」寫在人物身上,諷刺特首須要為所說的言論降溫,解釋沒有歧視基層人士,他們同樣受重視,即人人都重要。事實上,低收入人士並不代表可以被剝削政治參與權利,在一個文明公平的社會,選舉權和被選權不應因為個人收入而成為篩選準則,如單以金錢收入來衡量,容易形成富人享有特權,造成不公平,再擴闊來看,在一個民主社會的選舉下,每個人的參與同樣重要。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香港社會從來都是主張自力更生,縱然有時會有濫用社會福利的報道,例如有綜援戶可以駕平治房車,但總體上社會並不喜歡申請福利,一般人也認為應以自己雙手努力工作,可是人們對社會上不幸的一群,也願意伸出援手,好使社會上不幸的人們不至缺乏支持,社會福利往往被定義成一張社會的安全網。在香港這個福利不算多的社會,一般人對福利並不熱衷,也形成一般人對福利的理解,在認知上僅僅是福利有否被濫用,或是福利只是安全網而已。
從實證的經驗看,福利會減低人的動力,尤其是長期申領福利的人,更會養成對福利的依賴性,這是福利的一個弊點。然而,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充足的社會福利有其正面的影響,起碼福利提供了社會的最基本保障,在沒有了後顧之憂之後,人們可以依從一己的興趣去做事,所產生的創意動力可以是巨大的。在這一派意見裏,由於福利的作用,人們可以不用為了生活而犧牲了其理想,人們可以為理想而活,是引發創造力的一個來源,北歐國家的社會福利條件優厚,但北歐的科技創意卻同樣領前,北歐的經驗是常被用來印證社會福利其實也有其正面作用。
摘自2014年1月28日Yahoo!財經「蘇教授論經濟」
多角度思考
1.福利主義與生產力發展有何關係?(6分)
2.有人形容福利主義社會是「劫富濟貧」,你同意嗎?為甚麼?(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社會福利的正面影響,其中一項是人民生活在足夠的保障下,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發展,而有專家認為,人們可以為理想而活,毋須為生活而過分擔心,有足夠的空間激發創意,甚至成為產業。以北歐國家為例,政府實行的是社會福利主義,當地在科技創意、設計,以及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均有不俗成就,所以高福利不一定是養懶人,只是生產力未必集中在傳統眼中最掙錢的金融產業發展而已。
2.同學作答時須要表明自己的立場,再加以說明。
同意。福利主義本質上等同於無底洞,須要由高收入人士繳交高稅率而推行福利保障,但此舉有機會令政府出現財政及債務危機,而且人民過分依賴政府,自力更生的動力大減,形成惡性循環,富人繼續交重稅,社會經濟發展減慢,失去競爭力。
不同意。福利主義在教育、醫療、就業等各方面有全面保障,這些屬長遠投資,尤其是前兩項。當人民生活質素提高,社會穩定,整體各階層都會得益,就不存在「劫富濟貧」的現象。
參考資料
網頁
‧香港行福利主義?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program_video/index.php?video_id=12174482
‧過度福利主義的五種死法
http://big5.ce.cn/gate/big5/blog.ce.cn/html/58/581758-1685550.html
載自2014年11月12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