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三 聆聽秘技 聆聽卷立場題型分析(一)
2014.11.11卷三的聆聽,將於2016年考試,與卷五合併考核。可是,不論制度如何改變,有一款題型就是不變。那是甚麼?就是考核說話者的立場。
(1)媽媽:源源、怡怡你們認為哪一種動物最自由呢?
源源:當然是萬獸之王獅子了。怡怡,你說呢?
怡怡: 獅子雖然是萬獸之王,但卻不能自由自在地四處翱翔。 ( 先揚後抑 )
鷹才是世上最自由的動物,牠可以任意西東,飛越高山大海,翱翔萬里。 (立場)
(2)怡怡:我同意保護動物權益分子的觀點,後期的動物園與早期動物園相比,也許是五十步笑一百步。媽 媽,你說對不對?
媽媽:我想,要評價現代的動物園是否做到愛護動物是很難一概而論。 (無立場)
保護動物權益分子反對設立動物園的主要論點是:動物園使動物失去原始本能,違反自然。 (引用別人說話 沒有立場)
可是,在野生動物保護區中,假若有動物受了傷,那保護區內的醫護人員是不是任由受傷的動物被自然淘汰而袖手旁觀,還是會施以援手,讓動物康復後重返自然?
(3)仲英:「我」和「他」都是很常用的字啊!
為甚麼一個出現特變而另一個沒有出現特變呢? (疑問句(無立場))
此外,老師剛才說的類推的作用,我也有點不明白。您說山坡的「坡」字(粵語)本來是讀po,但因為照波浪的「波」字類推,結果就讓「波」了。但這個字的聲符(聲旁)是「皮」。
如果「有邊讀邊」這樣去類推,山坡應該讀山「皮」呀,為甚麼不這樣類推呢? (疑問句(無立場))
(4)爸爸:到底熊貓是可憐還是幸福,往往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沒有表明立場)
現在的動物園已改進了不少,變得更合乎人道。早期的動物園設計是另類的,是「以人為本」,因為大多數都以人類的自身利益來思考。 (帶出一連串分析最後也沒有表明立場)
(5)爸爸:另外,保護動物權益分子最反對的,是人工餵養動物,這會使動物喪失了覓食的本能,變成人類的寄生蟲,人類的寵物。 (引用別人意見 沒有表明立場)
他們認為,無論動物園的設施如何改善,如何現代化,都不可能做到愛護動物。他們相信,只有用野生動物保護區取代動物園,才是真正的愛護動物。 (引用別人意見 沒有表明立場)
(6)郭:伯雄提出了很重要的一個標準,對方知道不知道你說甚麼。這個其實正正就是語言的本質。 (引用對方的意見→表示和應,有立場)

